人体的五大生命营养素是蛋白质、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应用普遍认同:“甲壳素”(几丁聚糖)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营养素。
“甲壳素”是一种动物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海洋的软体动物,即无脊椎动物,如海螺、蚶、蛤、牡蛎、蛏、乌贼等体内和硬壳中;也广泛存在于淡水和陆地软体动物如蚬、田螺、蜗牛、蚌等的体内和硬壳中;还广泛存在于节肢昆虫及爬行动物如地鳖虫、蝉、蚱蜢、蚂蚁、蟹、虾、鲎、玳瑁、龟、鳖、鲮鲤等的体内、甲壳和骨骼中。
“甲壳素”是一种大分子(分子量达100万以上)、带有正电荷的动物性纤维。其独特的自身分子结构和特有的生物活性,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作用,对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放射核污染以及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极有医疗价值,对肿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溃疡、神经官能症及疲劳综合征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我国古代中医学虽未提及“甲壳素”,但对其广泛存在的动物作为药品或食品,早已载入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中。从1991年起,先后在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召开了七届国际甲壳素研讨会;1996年,在北京钓鱼台召开了中国首届甲壳素国际研讨会。“甲壳素”的研讨正方兴未艾。
甲壳素作为健康食品在于:一、它能活化细胞,抑制老化;二、它可整合人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铝、砷、铅、镉等,使其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防止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三、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新陈代谢的能力;四、维持血糖代谢平衡,有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康复。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吃甲壳素食物的爱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爱吃蟹,其诗云:“但愿有蟹无监洲。”同代黄庭坚赞美毛蟹:“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三十八回里写众人吃螃蟹。他托宝玉的手写诗云:“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他借黛玉口赞道:“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他还假宝钗口道出世人爱吃蟹:“长安涎口盼重阳。”古人爱吃螃蟹,而“甲壳素”在螃蟹中蕴藏量最多。我们的古人还爱吃蚂蚁。秦汉以前的《礼记·内则》记载:“蚔醢以供天子馈食。”蚔即蚁卵,蚔醢即采集蚂蚁卵制作的酱。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云:“广人于山间掘取大蚁卵为酱,……以为食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周宦馈食之豆有蚔醢,今惟南夷食之。”目前正式获得国家食检部门批准,可作为新食品资源的仅鼎突多刺蚁一种。市面上销售的蚂蚁保健晶也是该蚁种制作的。我们的古人还爱吃蝉的若虫,这种蝉若虫是蝉在卵孵化之后,外形跟成虫几乎相似,翅膀还未长成的蝉幼虫,它可制成为迎贵宾的佳肴:“煎金蝉”、“炸金蝉”。
含有甲壳素的动物食品极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其将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一种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