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舍应根据饲养鹅种的不同年龄、不同饲养方式、不同饲养地的气候条件来建造。建筑材料选用原则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根据鹅舍的用途可分为育雏舍、育成(或青年)鹅舍、种鹅舍。各类鹅舍的要求各有差异。 一、育雏舍 雏鹅绒毛稀少,体质比较娇嫩,调节体温能力差,需要有14-28天的保温时间。要求育雏舍温暖、干燥、保温性能良好,空气流通而无贼风,电力供应稳定,最好设有保温设备。每栋育雏舍以容纳500-1000只雏鹅为宜。房舍檐高2-2.5米,内设天花板,以增加保温性能。窗与地面面积之比一般为1: 10-15,南窗离地面60-70厘米,设置气窗,便于空气调节;北窗面积为南窗的1/3-1/2,离地面1米左右,所有窗子与下水道通外的口子要装上铁丝网,以防兽害。育雏舍地面最好用水泥或砖铺成,以便于消毒,并向一边略倾斜,以利排水。室内放置饮水器的地方,要有排水沟,并盖上网板,雏鹅饮水时溅出的水可漏到排水沟中排出,确保室内干燥。为便于保温和管理,育雏室应隔成几个小间。每小间的面积为12-14平方米,可容纳30日龄以下的雏鹅100只左右。舍前设运动场和水浴池,运动场亦是晴天无风时的喂料场,略向水面倾斜,便于排水,喂料场与水面连接的斜坡长约3.5-5米。运动场宽度约为3-6米,长度与鹅舍长度等齐。运动场外接水浴池,池底不宜太深,且应有一定坡度,便于雏鹅上下和浴后站立休息。 二、育肥鹅舍 也称青年鹅舍。育成阶段鹅的生活力较强,对温度的要求不如雏鹅严格。因此,育成鹅舍的建筑结构简单,基本要求是能遮挡风雨、夏季通风、冬季保暖、室内干燥。在南方气候温和地区可采用简易的棚架式鹅舍。规模较大的鹅场,建筑育成鹅舍时,可参考育雏鹅舍。 育肥鹅舍内可设计成栅架,分单列式或双列式两种,四面可用竹子围成栏栅,围高64厘米,每根竹杆间距5-6厘米,以利鹅头伸出采食和饮水。外设料槽和水槽。饲料槽上宽30厘米、底宽24厘米、高25厘米,水槽宽20厘米、高12厘米。育肥栅架离地面约70厘米以上,栅底竹条编成间隙约2.5-3厘米,以使粪便漏下。育肥舍分若干小栏,每小栏10-15平方米,可容纳中等体型育肥鹅70-90只。也可不用棚架,鹅群直接养在地面上,但须每天清扫,常更换垫草,并保持舍内干燥。 三、种鹅舍 种鹅舍建筑视地区气候而定,一般也有固定鹅舍和简易鹅舍之分,舍内鹅栏有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双列式鹅舍中间设走道,两边都有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在冬天结冰的地区不宜采用双列式。单列式鹅舍冬暖夏凉,较少受季节和地区的限制,故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单列式鹅舍走道应设在北侧,种鹅舍要求防寒、隔热性能好,有天花板或隔热装置更好。北方鹅舍屋檐高度为1.8-2米以利保暖,南方则应提高到3米以上。窗与地面面积比要求1:8或8以上,特别在南方地区南窗应尽可能大些,离地60-70厘米以上的大部分作成窗,北窗可小些,离地约100-120厘米。鹅舍地面易消毒,设排水沟,舍内地面比舍外高10-15厘米。一般种鹅场,在种鹅舍的一角须设产蛋间(栏)或安置产蛋箱,产蛋间可用高60厘米的竹竿围成,开设2-3个小门,让产蛋鹅自由进出;地面上铺细砂,或木板上铺稻草。 每栋种鹅舍以养400-500只种鹅为宜。产蛋期种鹅舍由舍内、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三部分组成,舍内面积的计算办法为:大型种鹅每平方米2-2.5只、中型种鹅每平方米3只、小型种鹅每平方米3-3.5只。陆上运动场一般应为舍内面积的2-2.5倍,水上运动场与陆上运动场面积几乎相等,或至少有陆上运动场面积的1/3-1/2,水深80-100厘米。 四、孵化厅 孵化厅(室)是养鹅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已经发展成为专门的企业组织。孵化厅应与外界保持可靠的隔离,应有其专门的出入口,与鹅舍的距离至少应有150米,以免来自鹅舍的病原微生物横向传播。孵化厅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外墙、地面要进行保温设计。孵化厅要求有换气设备,使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