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大豆黄卷的处方

大豆黄卷(别名大豆卷),甘,平。清热,除湿,解表。用于暑湿发热,麻疹不透,胸闷不舒,骨节疼痛,水肿胀满。本文介绍了含有大豆黄卷的处方51个。

处方1、黄疸汤

处方茵陈30g,山栀9g,金银花15g,连翘15g,败酱草15g,板蓝根15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神曲15g,苏梗6g,桔梗6g,大豆黄卷15g。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巩膜黄染,周身皮肤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各家论述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大豆黄卷解湿热退黄,金银花、连翘、板兰根、败酱草、山栀清热解毒,苏梗、桔梗、柴胡舒肝理气,神曲发酵协助退黄,芍药柔肝养阴与柴胡配伍应用,为治疗肝胆疾患的要药。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2、除湿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薏苡仁、萆薢、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

功能主治湿毒浸淫,指缝湿烂及皮肤糜烂,湿毒血瘀痤疮。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处方3、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5钱,大豆黄卷4钱,生苡米4钱,土茯苓4钱,山栀子2钱,丹皮3钱,金银花5钱,连翘4钱,地丁3钱,木通2钱,滑石块5钱,生甘草2钱。

功能主治除湿利水,清热解毒。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4、黄卷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炒,勿令焦)。

制法上为末,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水气为病,小便不利,通身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早、晚开水送下。食淡为妙。

摘录《医级》卷八

处方5、大防风丸

处方防风(去芦头)2两半,山药2两半,甘草(炙)2两半,川芎1两半,蔓荆子1两半,香白芷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藁本(去土)1两半,天麻(去苗)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附子(炮)1两,全蝎(去毒,微炒)半两,细辛(去叶土)半两,大豆黄卷(炒)半两,雄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风邪上攻,头目昏眩,鼻塞耳鸣,项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1两作10丸,朱砂1分为衣。每服1丸,细嚼,食后茶、酒任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6、健脾除湿汤

处方生薏米5钱至1两,生扁豆5钱至1两,山药5钱至1两,芡实3至5钱,枳壳3至5钱,萆薢3至5钱,黄柏3至5钱,白术3至5钱,茯苓3至5钱,大豆黄卷3至5钱。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利水。主慢性湿疹,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湿臁疮),慢性足癣(脚蚓)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湿疹(瘑疮)。

摘录《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7、大豆麨方

处方大豆黄卷(炒熟,捣末)1升,酥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口疮烦闷,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匙,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8、大豆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微炒),熏陆香(研)1两,白龙骨(研)1两,黄蜡(酒煮过)1两,蜜2升,真酥半升,白茯苓(去黑皮)1斤。

制法上7味,捣研4味为细末,入蜜、蜡、真酥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补心气,强力益志。

用法用量每日服1丸,空心酒嚼下,食后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9、虎掌丸

处方虎掌1两(汤洗7遍,微炒),牛黄半两(细研),天南星1两(炮裂),板蓝根2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白僵蚕1两(微炒),雄黄1两(细研),桂心1两,白附子1两(炮裂),大豆黄卷1两(炒熟),麝香1分(细研),龙脑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沐浴,卒中风不语,喉中如拽锯声。

用法用量每服5丸,热酒研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10、保命丹

处方人参5两,麻子仁2两(炒,去皮),干地黄2两,瓜蒌子(炒)2两,菟丝子(酒浸)2两,生地黄3两,干大枣3两,大豆黄卷1升(煮去沫),黑附子2两(1两生用,1两炮去皮心用之),白茯苓2两5钱,茯神2两5钱,地骨皮(去粗皮)2两5钱,蔓荆子(煮熟用)2两5钱,杏仁(去皮尖用)2两5钱,麦门冬(炒,去心用)2两5钱,地肤子(蒸7遍)2两5钱,黍米(作粉)2两5钱,粳米(作粉)2两5钱,白糯米(作粉)2两5钱,天门冬(去心)2两5钱,车前子(蒸)2两5钱,侧柏叶(煮3遍)2两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辟谷绝食。

用法用量各拣选精粹者,腊月内合者妙,他时不可合,日月交蚀不可合。如合时,须拣好日,净室焚香,志心修合。又将药末用蜡1斤半,滤去滓,白蜜1斤,共2斤半,一处溶开,和匀,微加酥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服至5日。如来日服药,隔宿先吃糯米一顿,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饮送下。如路行人服,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饼,嚼烂咽。或吃干果子以助药力,不吃更妙。日后退下药来,于长流水中洗净再服。可百年不饥矣。

注意忌盐、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11、佛手丸

处方鲜白葫芦5两(去子,蒸晒9次,另研极细如飞尘),鲜佛手5两(用银柴胡3钱煎汤拌炒,切片,蒸晒9次),鲜香橼5两(用金铃子3钱煎汤拌炒,去子蒸晒9次),地道人参1钱(另研极细如飞尘),大豆黄卷10两,炒黑枣仁5两,冬霜桑叶5两,真川贝母5两(去心),建神曲5两,建莲肉5两。

制法将葫芦末加入人参末内和匀,再另取川贝、莲肉末约4-5两,渐渐添入葫芦、人参末中,随添随研,和至极匀候用;其香橼、建曲、豆卷、桑叶4味,及余多之川贝、莲肉,共为细末候用。先将佛手、枣仁2味煎汤收浓汁约1大面碗令满,为泛丸之用。泛时将众药起心子,泛至半即加泛人参等末,后再加众药泛上成丸,晒干收藏,宜以矿灰铺纸衬底,庶不霉坏;泛完药末后,再将糯米饮汤泛上,以免药末脱落,此丸每料干丸约有30两。

功能主治肝胃气痛,脚气,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计共300服左右。如肝气痛者,香附汤送下,胃气痛者,木香汤送下;脚气痛者,木瓜汤送下;膨胀病者,陈麦柴汤送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上

处方12、贝母丸

别名千金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用法用量千金丸(《普济方》卷三五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处方13、补阴丹

别名补阴丸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7两半,生干地黄7两半,白术5两,苍术5两(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0两,牡丹皮10两,当归(洗,焙)10两,秦艽10两,细辛(去叶土)7两,蚕退纸(烧灰留性)7两,肉桂(去粗皮)8两,甘草(炙)6两半,大豆黄卷(焙干称,炒烟出)6两半,枳壳(麸炒,去瓤)6两,陈橘皮(去白)6两,羌活(去芦头)5两,香白芷5两,干姜(炮)5两,糯米3升(炒黑色,炒烟出),白茯苓(去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润肌体,悦颜色,调荣卫,逐风寒,进饮食。主妇人百疾,或经候不匀,或崩漏不止,腰腿沉重,脐腹作痛,潮热往来,虚烦自汗,中满气短,呕哕不时,肢体酸疼,不思饮食,日渐瘦弱。

用法用量补阴丸(《女科百问》卷上)。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14、白鲜皮汤

处方白鲜皮15g,粉丹皮9g,怀山药9g,薏仁米15g,木通9g,大豆黄卷9g,龙胆草9g。

功能主治女阴溃疡。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局部灼痛,分泌物多者,重用银花、连翘;口腔溃烂不愈,重用大黄、豆卷、扁豆、金果榄;苔白而滑,加厚朴、陈皮、白术。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15、甘草散

别名预服散

处方甘草8分(炙),黄芩2分,大豆黄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吴茱萸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1月,日前预服,过30日,行步动作如故,儿生坠地,皆不自觉。

用法用量预服散《圣济总录》“大豆卷散”,即本方去梗米,加大麦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处方16、立生酥葵膏

处方酥1斤,秋葵子1升,白蜜半斤,滑石1两半,瞿麦1两,大豆黄卷2两。

制法以清酒1升,细研葵子,入酥、蜜中,微火熬令熔,即下诸药,慢火煎,常令沸如鱼目,约半升,即以新绵滤,贮瓷器中。

功能主治妊娠数日不产,或生不顺理,百方不得安。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加至1匙,多恐呕逆。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17、豆卷散

别名大黄豆卷散

处方大豆黄卷(水浸黑豆生芽,晒干)1两,板兰根1两,贯中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惊未退而别生热症者;或病愈而致热症者;或反为急惊者;又治吐虫。

用法用量大黄豆卷散(《幼科发挥》卷三)。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18、填骨髓煎

处方白茯苓60克 山茱萸 当归 巴戟 五味子 人参 远志 桂心 附子 菟丝子 天门冬 大豆黄卷各30克 肉苁蓉60克 石斛 石韦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取生地黄汁12升,生栝楼根汁600毫升,白蜜180毫升,牛髓120毫升,入银锅中煎药,搅令匀,以慢火熬成膏,收入盒中。

功能主治补虚填精。治虚劳干渴,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空腹时以粥饮调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七

处方19、消风散

处方石膏(煅)甘菊花(去枝、梗)防风(去芦)荆芥穗 川羌活(去芦)羚羊角(镑)川芎 大豆黄卷(炒)当归(去芦,酒洗)白芷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养血消风。治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头旋目晕,腮项有肿核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入好茶1.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通口服,食后。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0、牛黄清心丸

处方羚羊角(镑.另研.一两)麝香(另研.一两)龙脑(另研.一两)人参(去芦.二两半)蒲黄(二两半)白茯苓(去皮.二钱半)芎藭(一两六钱半)柴胡(一两六钱半)杏仁(另研.一两六钱半)桔梗(一两六钱半)防风(去芦.一两半)白术(一两半)白芍药(一两半)麦门冬(一两半)黄芩(一两半)神曲(一两半)当归(一两半)阿胶(炒.一两七钱半)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肉桂(一两七钱半)干姜(七钱半)牛黄(另研.一两二钱)犀角(另研.二两)雄黄(另研 八钱)金箔(一千二百箔)甘草(五钱)乾山药(十两)白蔹(七钱半)大枣(另研.一百个)

炮制上除大枣、杏仁、金箔、羚羊角、犀角、麝香、龙脑、雄黄另研,余药别研为细末,入羚羊角等七味。入内再研和匀。将大枣煮熟去皮核,捣烂如泥。同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十丸,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言语蹇涩,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发癫狂,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温水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1、小儿肝炎颗粒

处方茵陈120g 桅子(姜炙)30g 黄芩60g 黄柏60g 山楂(炒焦)90g 大豆黄卷90g 郁金15g 通草30g

性状为黄绿色的颗粒;味甜、微苦而涩。

炮制以上八味,桅子、黄芩、黄柏三味粉碎成细粉,其余茵陈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糊精1份及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肝热,利水,止痛。用于小儿黄疸型肝炎或无黄疸型肝炎,肝区疼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身体倦懒,皮肤黄染。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至三岁一次5~10g,四岁至七岁一次10~15g,八岁至十岁一次15g,十一岁以上酌增,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0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大山蓣圆

处方白术、麦门冬(去心)、白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黄)、防风(去芦.叉)、川芎,各一两半;大豆黄卷(炒)、熟干地黄、肉桂(去粗皮.僸.炒)、当归(酒浸),各二两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两二钱半;干姜(炮)七钱半,甘草(炙)七两,大枣一百个(蒸熟.去皮.核),阿胶(炒)、人参,各一两七钱半;白蔹半两,山蓣七两半。

炮制上为末,炼蜜与蒸枣同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起,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运,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常服养真气,益精补髓,活血驻颜。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酒或米饮化下,嚼服亦得,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处方秦艽、石斛(去根.酒浸.焙)、甘草(炙)、蚕布(烧灰)、桔梗(炒),各二两;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一两;熟干地黄(洗过.酒蒸.焙)、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四两;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细辛(去苗)、川芎、牡丹皮,各一两半;山药、川椒(去目.炒),各三分;苍术(米泔浸.去皮)八两,大豆黄卷(炒)半升,糯米(炒)一升。(一本.山药.川椒.,各云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搜,每两作六圆。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气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损,胞内宿挟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三十六疾,积聚癖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以上疾证,皆令孕育不成,以至绝嗣。治产后百病,百日内常服,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及生子充实。亦治男子亡血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空心,食前,温酒、醋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保生圆

处方大麻仁(去皮)一两半,贝母、黄芩、大豆黄卷、粳米、甘草(微炙赤)、干姜(炮)、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石膏(细研),各一两;当归(去芦.炒)半两,秦椒(微炒出汗)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胎益血,安和子脏。治妊娠将理失宜,或因劳役,胎动不安,腰腹痛重,胞阻漏胎,恶露时下,子脏挟疾,久不成胎,或受妊不能固养,痿燥不长,过年不产,日月虽满,转动不力;或致损堕,及临产节适乖宜,惊动太早,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胎胞枯燥,致令难产;或横或逆,痛极闷乱,连日不产,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吐出冷沫。新产恶血上冲,运闷不省,喘促出汗,及瘀血未尽,寒热往来;或因产劳损,虚羸未复,面黄肌瘦,心忪盗汗,饮食不进,渐成蓐劳。入月常服,壮气养胎,正顺产理,润胎易产。产后常服,滋养血气,和调阴阳,密腠理,实腑脏,治风虚,除痼冷。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并用温酒或枣汤化下,嚼亦得,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牛黄清心圆

处方白芍药、麦门冬(去心)、黄芩、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一两半。柴胡、桔梗、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神曲(研)、蒲黄(炒)、人参(去芦),各二两半。羚羊角末、麝香(研)、龙脑(研),各一两。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白干姜(炮)七钱半,牛黄(研)一两二钱,犀角末二两,雄黄(研飞)八钱,干山药,七两。甘草(炒)五两,金箔(一千二百箔,内四百箔为衣),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炮制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四味外,为细末。入馀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圆,每两作一十圆,用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颠,神情昏乱。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水化下,食后服之。小儿惊,即酌度多少,以竹叶汤温温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6、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处方秦艽 石斛(去根,酒浸,焙)藁本(去芦)甘草(炙)蚕布(烧灰)桔梗(炒)各60克 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30克 熟干地黄(洗过,酒蒸,焙)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120克 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细辛(去苗)川芎 牡丹皮各45克 山药 川椒(去目,炒)各22.5克 苍术(米泔浸,去皮)240克 大豆黄卷(炒)200克 糯米(炒)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30克作6丸。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不足,冲任虚寒,久不生育,或多次小产,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积聚症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温酒或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27、豆卷腹皮汤

处方大豆黄卷 枳实 白术 茯苓 白蔻仁 厚朴 姜滓 大腹皮 橘皮白 木香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主脾虚湿盛,腹膨足肿,纳谷大减,脉来沉弦带涩。

摘录《引经证医》卷四

处方28、二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梗9克 广皮6克 厚朴6克 茯苓皮9克 木防己9克,大豆黄卷6克 川通草4.5克 薏苡仁9克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宣通经络。主湿郁三焦,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身体疼痛,舌苔白,脉象模糊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方中藿香梗、厚朴、陈皮化中焦之湿;防己、薏苡仁宣通经络之湿;豆卷、通草利湿淡渗,使邪从小便而去。且利小便又有实大便之效。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29、除湿解毒汤

处方白鲜皮15克 大豆黄卷12克 生苡米12克 土茯苓12克 山栀子6克 丹皮9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12克 地丁9克 木通6克 滑石块15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主急性女阴溃疡,急性自家过敏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30、蚕矢汤

处方晚蚕沙15克 生苡仁 大豆黄卷各12克 陈木瓜9克 川黄连(姜汁炒)9克 制半夏 黄芩(酒炒)通草各3克 焦山栀4.5克 陈吴萸(泡淡)0,9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升清降浊。主湿热内蕴之霍乱,吐泻腹痛,肢冷转筋,口渴烦躁,目陷脉伏,舌苔厚黄而干,脉濡数或伏者。

用法用量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31、健脾除温汤

处方生薏米15~30克 生扁豆15~30克 山药15~30克 芡实9~15克 枳壳9~15克 萆藓9~15克 黄柏9~15克 白术9~15克 茯苓9~15克 大豆黄卷9~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治慢性湿疹渗出液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慢性足癣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湿疹。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32、牛黄清心丸

处方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黄芩 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45克 柴胡 桔梗 芎藭 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37.5克 神曲(研)蒲黄(炒)人参(去芦)各75克 羚羊角末 麝香(研)龙脑(研)各30克 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碎炒)各53克 白蔹 干姜(炮)各22.5克 牛黄(研)36克 犀角末60克 雄黄(研,飞)24克 干山药210克 甘草<锉,炒)150克.金箔1200箔(内400箔为衣)大枣100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制法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外,余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30克作l0丸,用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謇涩,心悸健忘,精神恍惚,头目眩晕,胸中烦郁,痰涎壅塞;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悲忧,喜怒无时,虚烦少睡,或发狂癫,神情昏乱。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温水化下。小儿惊痫,以竹叶汤温化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33、大镇心散

处方紫石英8分,茯苓8分,防风8分,人参8分,甘草8分,泽泻8分,秦艽6分,白术6分,薯蓣6分,白蔹6分,麦门冬5分,当归5分,桂心4分,远志4分,大黄4分,石膏4分,桔梗4分,柏子仁4分,蜀椒3分,芍药3分,干姜3分,细辛3分,黄耆6分,大豆卷4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心虚惊悸,梦寤恐畏。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大镇心丸”(见《外台》引《千金》)。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生菜、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镇心汤中防风、当归、麦门冬、大豆卷、白蔹、薯蓣、人参、白术、甘草、干姜、茯苓、桔梗,皆薯蓣丸中之药;大黄、桂心、石膏又从风引汤中参入,加入附子一味收敛虚阳,其余菖蒲、远志、茯神、紫菀、秦艽、泽泻、粳米、大枣,不过通达上下之佐使耳。大镇心散较前镇心汤,但少附子、菖蒲、紫菀、粳米、大枣,而多紫石英、黄耆、芍药、柏仁、蜀椒。一用附子镇摄虚阳,一用紫石英温暖营血,主治虽异,取法则一。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34、大薯蓣丸

处方薯蓣8分,人参8分,泽泻8分,附子8分,黄芩10分,天门冬10分,当归10分,桔梗4分,干姜4分,桂心4分,干地黄10分,白术3分,芍药3分,白蔹3分,石膏3分,前胡3分,干漆2分,杏仁2分,阿胶2分,五味子16分,大豆卷5分,甘草20分,大枣100枚,大黄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女人虚损伤绝,头目眩,骨节烦痛,饮食微少,羸瘦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5丸,酒送下,1日3次。渐增至10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大薯蓣丸则于《金匮》薯蓣丸中之相同者一十五味,又以前胡易柴胡,大冬易麦冬。彼治房劳不足风气百疾,故用川芎、防风、茯苓、神曲;此治虚损绝伤,内有干血,故用大黄、附子、干漆,石膏、芩、泽、五味。其力较《金匮》倍,用枣膏者,以和干漆之峻利也。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35、大镇心丸

处方干地黄6分,牛黄5分(1方用牛膝),杏仁5分,蜀椒5分,泽泻2分,黄耆2分,茯苓2分,大豆卷2分,薯蓣2分,茯神2分,前胡2分,铁精2分,柏子仁2分,羌活8分,桂心8分,秦艽8分,芎䓖8分,人参8分,麦门冬8分,远志8分,丹砂8分,阿胶8分,甘草8分,大黄8分,银屑8分,桑螵蛸12枚,大枣40枚,白蔹8分,当归8分,干姜8分,紫石英8分,防风8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虚损,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女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风邪鬼注。寒热往来,腹中积聚,忧恚结气诸病。

用法用量每服7丸,酒送下,1日3次。加至20丸。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36、保生丸

别名保生丹

处方金钗石斛1分(别杵),秦艽1分,官桂(去皮)1分,干地黄1分,贝母1分,防风1分,糯米1分,甘草(炙)1分,干姜(炮)1分,细辛1分,当归2分,蜀椒(去目子)2分,大麻仁2分,大豆卷2分,黄芩2分,石膏(明净者)1钱半,麒麟竭1钱半,没药1钱半,龙脑1钱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6两,热,须入水1分,同炼令水尽,和药为丸,如弹子大,约成72丸。

功能主治补宫脏。主产前产后,血气风冷及妇人所患一切疾病;气虚,肢体瘦倦。

用法用量保生丹(《鸡峰》卷十五)。

注意忌生冷、油腻、鱼、鸡等物。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37、济阴丹

别名南岳魏夫人济阴丹、益阴丹

处方木香(炮)1两,茯苓1两,京墨(烧)1两,桃仁(炒,去皮尖)1两,秦艽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桔梗(炒)2两,石斛(酒浸)2两,蚕布(烧)2两,藁本2两,当归1两半,桂心1两半,干姜(炮)1两半,细辛1两半,牡丹皮1两半,川芎1两半,川椒(炒)3分,山药3分,泽兰4两,熟地黄4两,香附4两,苍术8两,大豆卷(炒)半升,糯米(炒)1升。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6丸。

功能主治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生子充实。主妇人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冷,胞内宿挟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三十六疾,积聚症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以上诸疾,皆令孕育不成,以至绝嗣;亦治产后百病,男子亡血诸疾。

用法用量南岳魏夫人济阴丹(《局方》卷九吴直阁增诸家名方)、益阴丹(《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38、金钗煎

处方当归2两,白芍药2两,川芍2两,石斛(酒炒)2两,香附子(炒)2两,糯米2两(炒),降真香(细锉)4两,熟地黄4两,秦艽1两,贝母(去心)1两,羌活1两,桂心1两,粉草1两,干姜(炮)1两,北细辛1两,牡丹皮1两,大豆卷(炒)1两,茴香(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延胡索1两,白芷1两,人参半两,木香半两,石膏(煅)半两,沉香半两,黄芩半两,川椒3分,交加(修制)8两(交加,指交加散)。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7丸。

功能主治活血驻颜,大暖血海,升降阴阳,滋养荣卫。主子宫久冷,多病少子,及产前产后诸病。

用法用量依后服饵常服,温酒化下。妇人诸疾,产前产后风虚痼冷,手足僵痹,豆淋酒化下;血风头痛,产后中风,荆芥酒化下;产前产后痰涎咳嗽,桑白皮汤下;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血气攻刺,腰胁重痛,温酒化下;经脉不通,产后血喘,苏木、人参煎汤化下;血崩不止,赤白带下,侧柏烧灰调酒下;妇娠将理失宜,或因惊动,痛极妨闷,漏胎下血,胶艾煎汤化下;临产艰难,乳香研酒化下;子死腹中,胎衣不下,同朴消3钱(重研细),童便和酒化下;产后劳倦,伤败血气,如疟寒热,遍身疼痛,喘嗽盗汗,地黄、乌梅煎汤化下;产后败血浮肿,姜汁少许和酒半盏化下;产前服之则胎安,临产亦易产;产后则逐去恶血,不生诸疾,同童便和酒化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鱼腥、猪母、白猪,一切毒物。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引檀峰晓公方

处方39、补伤散

处方天门冬1升,防风1两半,泽泻1两半,人参1两半,白蔹1两,大豆卷2两,前胡2两,芍药2两,栝楼根2两,石膏2两,干姜2两,紫菀1两,桂心4两,白术4两,甘草2两半,干地黄2两半,薯蓣2两半,当归2两半,阿胶1两半。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肺伤善泄,咳,善惊恐,不能动筋,不可以远行,膝不可久立,汗出鼻干,少气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卧不安席,忽忽喜梦,寒热,小便赤黄,目不远视,唾血。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金匮》薯蓣丸之变方,除十三味相同外,其天冬乃麦冬之变味,柴胡乃前胡之变味,泽泻乃茯苓之变味,栝楼根乃杏仁之变味,石膏乃桔梗之变味,紫菀乃川芎之变味,惟曲、枣二味,无可变味。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40、当归散

处方牡丹皮2两,川芎2两,蒲黄2两,桂半两,大豆卷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血上行,抢心痛疼,恶血过多,血晕不省人事,或恶血不下行。

用法用量本方名当归散,但方中无当归,疑脱。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医林方》

处方41、骨填煎

处方茯苓3两,菟丝子3两,山茱萸3两,当归3两,牛膝3两,附子3两,五味子3两,巴戟天3两,麦门冬3两,石膏3两,石韦4两,人参4两,桂心4两,苁蓉4两,大豆卷1升,天门冬5两。

制法上为末,次取生地黄、栝楼根各10斤,取汁,于微火上煎之,减半,便作数分,纳药,并下白蜜2斤,牛髓半斤,微火煎之。令如糜。

功能主治虚劳消渴。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填骨煎”,有远志,无苁蓉。

注意忌酢物、鲤鱼、生葱、猪肉、冷水。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处方42、安心汤

处方麦门冬8分,山药8分,芎2分,茯苓2分,犀角2分,桔梗2分,柴胡2分,紫菀2分,黄芩2分,白术2分,白芍药2分,防风2分,阿胶2分,当归2分,茯神2分,大豆卷2分,神曲3分,生地黄3分,人参6分,甘草6分,干姜1分,朱砂2钱。

制法上除研药外,为细末,与研药和匀。

功能主治心虚惊悸。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中有“研药”二字,而组成中无一味药研末,朱砂下疑脱“研”字。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43、白术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泽泻1两,生地黄(焙)1两,大豆卷1两,桑白皮(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喘咳时血出,四肢懈怠,脉浮大而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44、防己苡仁汤

处方酒炒木防己3钱,杜赤豆3钱,川萆薢3钱,大豆卷3钱,绵茵陈3钱,晚蚕沙4钱(包),制苍术8分,宣木瓜8分,川柏5分,木通1钱。

功能主治着痹。

用法用量先用生苡仁、酒炒桑枝各1两,煎汤代水,以本方送服桃仁控涎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

处方45、加减藿朴夏苓汤

处方藿香、川朴花、半夏、茯苓、杏仁、米仁、大豆卷、泽泻、红花。

功能主治产后湿温。因胎前湿伏中焦,致产后缠绵不已,状若阴虚发热者。

用法用量热重,去豆卷,加葛根、黄芩。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46、化(疒咅)清肺汤

处方香青蒿6g,淡黄芩6g,广郁金6g,鲜石斛10g,鲜芦根10g,大豆卷10g,鲜竹茹10g,生苡仁10g,北沙参10g,麦门冬9g,栝楼仁9g,牛蒡子5g,益元散(鲜荷叶包,刺孔)12g。

功能主治助肺利温,清热化疹。主湿温病臂和腹部等处出现白痞,大便液秽如浆色,小便浑浊如滑石粉。

用法用量若因热势极盛,烦躁不安,谵语口渴,胸中郁闷,陡然发生寒战,继之热增汗泄,肤冷沉睡者,加用西洋参、生粳米2味煎汁。

摘录《古今名方》

处方47、氤氲汤

处方大豆卷6克 藿香9克 佩兰9克 青蒿6克 焦栀皮6克 连翘9克 滑石15克 通草3克 郁金6克 菖蒲3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宜气透痞。治湿温,发热身痛,热势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颈、胸、腹部等处见白痞,舌苔黄腻,脉濡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大豆卷、藿香、佩兰芳香化湿,使邪透泄,青蒿、焦栀皮、连翘、滑石清表里之热;菖蒲、郁金调畅气机而散内湿;通草淡渗湿热,具有上下内外分消的作用。适用于湿温出现白痞,见有上述诸证者。

摘录《谦斋医学讲稿》

处方48、镇心汤

处方防风 当归 大黄各10克 泽泻8克 白蔹8克 菖蒲 人参 桔梗各6克 白术 甘草各20克 紫菀 茯苓各4克 秦艽12克 桂心 远志 薯蓣 石膏各6克 大豆卷8克 麦门冬10克 粳米30克 大枣15枚 干姜4克 附子 茯神各6克

制法上药二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津纳药,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夜一。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49、通络利温汤

处方大豆卷 防己 赤芍 秦艽 川牛膝 川萆薢 干地龙 归须 黄柏 白茄根 桑枝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清热利湿。治湿热下注,鹤膝肿热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马培之医案》

处方50、芦根清肺饮

处方鲜芦根60克 鲜冬瓜皮15克 茯苓9克 通草3克 大豆卷9克 滑石12克 生桑皮6克 黄芩3克 栝楼皮4.5克 生米仁12克

功能主治祛暑化湿,清肺生津。治暑湿伤肺,面色淡黄,头身重痛,脘闷,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咳嗽黄痰,喘急,舌苔糙腻、脉浮弦细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暑病证治要略》

处方51、大镇心丸

处方干地黄45克 牛黄37.5克(一方用牛膝)杏仁 蜀椒各37.5克 泽泻 黄耆 茯苓 大豆卷 薯蓣 茯神 前胡 铁精 柏子仁各15克 羌活 桂心 秦艽 芎藭 人参 麦门冬 远志 丹砂 阿胶 甘草 大黄 银屑各60克 桑螵蛸12枚 大枣40枚 白蔹 当归 干姜 紫石英 防风各60克

制法上药三十二味,研为细末,入白蜜,枣肉和丸。

功能主治主心悸不足,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寒热往来,腹中积聚。

用法用量每次7丸,渐加至,20丸,用酒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