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外国科学家培育出“抗洪水稻”

新华社洛杉矶8月9日电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9日宣布,他们发现了水稻中的“抗洪基因”,并利用这一基因培育出了长时间被洪水淹没却能存活的“抗洪水稻”。科学家表示,这个水稻新品种将给洪水多发地区的农户带来福音。 水稻是全球30亿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它离不开丰沛的水灌溉。但多数现有水稻品种不能在“大水没顶”时长期存活,一般在水下不超过两三天就会死亡,因此水稻抗洪水的能力不佳。据统计,每年洪水给全世界水稻种植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 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河边分校3个机构的科学家,借助全基因组分析的方法找到了水稻的“抗洪基因”。他们的这一成果发表在将于10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籼稻品种的抗淹没能力远比粳稻强,被洪水完全淹没后一周还能生存,因此他们将籼稻和粳稻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水稻第9染色体着丝点附近的3个基因可能与抗淹没性有关。 通过对这3个基因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个名为Sub1A的基因与水稻的抗淹没性关系最密切,这个基因在籼稻和粳稻中的“版本”是不一样的。研究人员将籼稻的Sub1A基因植入粳稻基因组后发现,粳稻的抗淹没能力显著提高了,这表明这个基因就是水稻的“抗洪基因”。 研究人员对印度的一个粳稻品种进行了“抗洪基因”改造,并增强了“抗洪基因”的表达。试验种植表明,新培育的“抗洪水稻”能在大水完全淹没两星期后生存,同时还保持了原先品种的产量和其他优异特性。目前,他们已培育了适合老挝、孟加拉国、印度等洪水多发地区种植的“抗洪水稻”品种。 研究人员还计划运用类似方法培育“抗洪玉米”、“抗洪大豆”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