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香叶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概况异名:香艾(广西)。
基源:为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植物香叶天竺葵的全草。天竺葵属全世界约有250种;中国引入栽培的有7种,皆入药。
原植物: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90cm,全体有长毛,并有香气。茎基部木质,圆柱形。叶对生,下部叶柄长超过叶片,上部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掌状5~7深裂,裂片再分裂为小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齿裂。伞形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直立;花小,近无柄;萼片披针形,基部合生,密生长毛;花瓣玫瑰红或粉红色,有紫色的脉纹,上面2片较大,长为萼片的1倍,长达1.2cm。蒴果成熟时开裂,果向上卷曲。花期6~9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794)
生境与分布:原产非洲南部,现中国各地均有少量栽培,云南已作为芳香原料,大量栽植于果园中。
生药栽培:宜温暖气候,怕炎热和轻霜,忌积水和强光照射。适在土质疏松而富有腐殖质的砂壤土中生长。多用扦插繁殖。一般在3~6月扦插,而温室内四季均可进行。扦插前,选取生长健壮的枝条,剪成10~15cm长的插条,去掉插条下端叶片,保留顶端3片小叶。插时,将插条蘸涂草木灰后扦插。生根成活后分栽,株行距23×28cm。栽后注意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越冬时应加强防寒措施。单瓣品种能结种子,可进行播种育苗。主要虫害粉虱,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喷杀。红蜘蛛,用40%的三氯杀螨醇1200倍液防治。
采集:全年可采全草。
化学性质全草含挥发油0.22%,油中含甲酸香茅酯、香叶醇、香茅醇、薄荷酮、橙花醇(Nerol)、牻牛儿醇、戊醇、己醇、3-己烯1醇、α-,β-蒎烯、△3-蒈烯、3己烯-1-醇乙酸酯、α-水芹烯、对-聚伞花素、柠檬烯、月桂烯、1,8-桉叶素(1,8-cineol)、罗勒烯、氧化芳樟醇、芳樟醇、香茅醛、薄荷醇、甲酸香叶酯(Geranyl formate)、香叶醇甲酯、α-胡椒烯(α-Copaene)、乙酸香叶酯、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丙酸香茅酯、毕橙茄烯、愈创醇、葎草烯、柠檬醛等[1~4]。
参考文献[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00。[2] Phytochemistry 1983;22(11):2459。[3] 药学学报 1989;24(5):366。[4] 云南植物研究 1985;7(2):233。
药性性味:《广西中药志》:“辛、香,温散。”
主治:①《广西中药志》:“治风湿,疝气。”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阴囊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50~75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疝气:鲜香叶30~45g。水煎服。(香叶全草治风湿;叶治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