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损害因素 ①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分泌和活化与胃酸的分泌密切相关。刺激壁细胞泌酸的物质,也能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对十二指肠溃疡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球部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能力明显高于正常人;胃溃疡时并无胃酸分泌过多的现象,胃酸分泌多为正常或偏低,但这并不说明胃酸对胃溃疡的形成不重要,因为溃疡总是在有酸的环境下发生,只是胃溃疡的形成机理以胃粘膜保护因素削弱更为重要。 ②胆汁与十二指肠液的返流。胃窦部与十二指肠动力性紊乱可导致胆汁返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胃肠排空延迟,有利于胆汁返流。胆酸盐随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进入胃腔,引起胃粘膜的损害与炎症,促进溃疡形成。 ③胃粘膜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证实,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幽门螺杆菌不仅损伤胃粘膜,减慢溃疡愈合,而且与溃疡病的复发有密切关系。 ④其他损害因素。食物、吸烟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如消炎痛等,均可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粘膜,促进溃疡的发生。 (2)消弱粘膜的保护因素 ①粘液—粘膜屏障的破坏。正常情况下,胃粘膜由其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所覆盖。粘液与完整的粘膜上皮细胞组成所谓的粘液—粘膜屏障。其功能:一是阻碍胃液中氢离子反渗入粘膜;二是润滑胃粘膜不受食物的机械磨损;三是保持粘膜内外的离子电位差。若胃粘液—粘膜屏障受到胆汁、吸烟、饮酒、药物等因素反复作用,就可被破坏,从而促使胃粘膜溃疡的发生。 ②胃粘膜血流减少。老年人胃粘膜血流减少,引起粘膜萎缩、固有层细胞及胃底腺体减少;还影响粘膜细胞再生能力及上皮细胞分泌粘液和结缔组织合成酸性粘多糖的功能,导致氢离子反渗;粘膜缺血也可引起胃粘膜内的自由基、白三烯等增多造成胃粘膜损伤。粘膜血流量减少是老年人胃溃疡大而深、不易愈合、复发率高的病理学基础。 ③前列腺素的缺乏。胃和十二指肠内前列腺素主要是前列腺素E2,其具有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粘液与碳酸氢根,增进胃粘膜血流,抑制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加强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粘膜细胞再生等作用,是保护胃粘膜完整性的重要因素。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是消炎药致溃疡的机理之一。 (3)其他有关因素 有人观察到,O型血人群的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前区溃疡发病率高于其他血型人群。消化性溃疡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联系,如患有慢性肺部疾患、类风湿关节炎、肝病、肝硬化、甲亢等疾病的患者,易于发生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