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国际单位制的由来

  国际单位制,简称SI,是以米(长度)、千克(重量)、秒(时间)、安培(电流强度)、开尔文(热力学温度)、摩尔(物质的量)、坎德拉(发光强度)等7个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单位制。它源于人类计量知识的长期积累和发展。   很久以来,各国计量的标准和方法不统一,由此制定出来的计量单位和进位制五花八门。1790年5月,法国首先颁布法令,决定建立“米制”,以解决当时计量单位的混乱问题。经30多年的准备和试验,规定了长度单位“米”和重量单位“千克”的定义,制成了“档案米”和“档案千克”原器,并选择了10进单位制。1837年7月又颁布法令,确定自1840年1月1日正式实行“米制”。1875年,法、英、德等10多个国家在巴黎召开米制会议,签署了“米制公约”,决定设立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对“米制”进行修改和完善。1889年,召开了首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批准了根据“档案米”和“档案千克”制成的“米原器”和“千克原器”,并作为米制长度和重量单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