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淡水鱼类爆发性出血病的防治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而是通过改善养殖环境、选放健康菌种、控制放养密度、加强养殖投入品的管理和药物防治等手段来预防和减少该病的发生。

一、病原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名称较多,有叫出血病、腹水病的,但用的较多的是名称是“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病原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引起发病。

二、症状

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急性感染时,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鳍条基部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突出,口腔颊部和下颌充血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肠道部分或全部充血发红,呈空泡状,很少有食物,肠道有轻度炎症,或积水,腹腔内有黄色透明或红色浑浊腹水;肝、脾、肾肿大,肝组织易碎呈糊状,或呈粉红色水肿;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有时呈粽褐色。病鱼多表现为不吃食,在池中静止不动或阵发性狂游乱窜,最后衰竭死亡。

三、流行特点

1、危害鱼的种类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大。该病几乎危害所有主养鱼类,主要是鲫、鳊、鲢、鳙、鲤、草鱼及鲮、鳜鱼等,其发病严重的高达95%以上。危害不分鱼苗、成鱼,不分品种类别,都会发病。

2、流行地区广。根据有关水生动物病情监测分析,该病遍及全国,3、流行季节称长。流行时间为3-11月,我县在2月份就会发生该病。发病水温为9-36度,尤以25-30度发病率最高,6-9月为发病高峰期。

4、死亡率高。达50%-80%,有的甚至达100%,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经济损失巨大。

四、发病类型

根据调查和监测资料分析,按病情发展缓急程度、病程长短等特点,大致可将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类型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急性:发病急速,来势凶猛,死亡严重。常在发病1-2天后暴发大批死亡,约经5-6天左右,池中鲫、鳊鱼大多死亡,约两天后停止,表现为毁灭性打击。 该种类型多发生在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多、水质差的池塘中。我县主要是以急性病发生为主要,来得快、死亡严重、病期时间长,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不甚设想。

亚急性:此种类型发病池塘介于两者之间,发病时间也较长,无明显的死亡高峰,时多时少,不够稳定。

慢性: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发闰死亡一般每天2-3尾、3-5尾不等。没有明显的死亡高峰期,但发病时间长,累计死亡量也较大。

五、暴发性出血病预防与控制技术

1、实施健康养殖技术,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⑴清塘消毒。发病多数是多年养殖的老鱼池,这类池塘已多年不清塘,淤泥普遍较厚,容易导致病原滋生。所以做好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很重要,要进行干塘清淤(底泥低于10厘米)冷冻、曝晒后,再用生日灰(150-200千克/亩)清塘消毒。

⑵合理放养。选择健康的苗种,建议从原(良)种场选购。①苗种消毒,一般情况下,由于养殖户的防病意识薄弱,鱼苗(种)未经消毒就下塘,这也是引起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②控制密度,不少养殖户认为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其实不是,密度过大会造成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

⑶科学投饲。要按照“四定”的原则投喂,注意饵料的清洁度,及时清除鱼类吃剩的残渣,经常对食场进行消毒。

⑷水质管理。目前鱼池施肥量多,且投放大量未经发酵的有机肥,造成鱼池水质恶化。引起钱类大批死亡。在养殖过程中,一方面使用增氧机或增氧剂进行增氧,另一方面可使用微生物制剂或水质改良剂净化水质,如使用水博士、底必净、水质改良王、水中宝、富氧等,对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有明显的效果。

⑸抓住寄生虫的防治工作。治疗暴发性出血病的关键技术是先杀灭寄生虫。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寄生虫病,对鱼体造成损伤,降低抵抗力而诱发该病。所以,杀灭寄生虫对暴发性出血病的预防有良好效果。

2、发生疾病时的控制方法

对已发病鱼的治疗,应进行内外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①先杀虫,用混杀星20毫升/亩●米或辛硫磷溶液15-20毫升/亩●米或力神20毫升/亩●米用水稀释顺风向全池均匀泼洒。

②进行水环境消毒,全池泼洒复方制剂苯扎溴铵溶液100毫升/亩●米或菌毒净200克/亩●米或强氯精200克/亩●米。病程严重的,隔日再用一次。

③ 使用内服杀菌剂,内服败血宁散+诺氟沙星粉剂+三黄粉拌饵料投喂,或用克菌威0.5%拌饵料投喂,连用5-7天为一疗程。若病情严重可延长服药期,直到治愈。

④对刚治愈的鱼塘使用一次生石灰20公斤/亩,全塘泼洒,巩固治疗效果。

⑤在治疗之中和刚治愈之后3—5天内严禁池塘严禁加放新水和拉网扯鱼,防止病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