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高景德

图

中国电工专家、电工教育家。1922年2月5日生于陕西省佳县。1941年入西北工学院就读,主攻电机工程。1945年毕业后入西安发电厂工作。1947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原北洋大学北平分部)电机系助教。1951年赴苏联留学,在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攻读研究生,1956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这一学位的中国学者。同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至今,讲授电机学、电机过渡过程等课程。先后培养10名博士、25名硕士,并继续指导 8名博士研究生。高景德教授历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副校长、校长(1983~1988)。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并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1981~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0~  ),1988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编委会主任。1988年起任《中国科学》编委会副主编。1985年被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特级会员。

高景德多年从事电机过渡过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研究与教学。所著《同步电机理论及其运行方式的分析(复数分量法)》(1957)、《交流电机过渡历程和运行方式的分析》(1963)、《电机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上、下册,1982、1983)等书籍,对电机理论作出重大贡献,受到国际著名电工专家的好评;他创造性研究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动机自励问题,首次论证存在高速与低速两个自励区,并从理论上揭示机械惯量对自励区的影响;出版了《串联电容引起电动机自激》(1978)一书。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大型发电机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并分别于1986年、1988年、1989年在10万千瓦、23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发电机组上投运成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89年他的研究小组又率先在IEEE、IFAC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发表一组关于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的论文,在国际上被誉为这一领域的新贡献;他创立了电机多回路理论,为分析电机内部不对称故障问题开辟了新途径,这一理论在葛洲坝水电站和龙羊峡电站的电机内部故障保护装置设计中得到应用;他和研究小组提出的电机参数在线测算方法,使测算成功率高于国际一般水平;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电力系统过渡过程分析中,提出了系统暂态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数学模型相互转移和对接的新方法,突破了国内外的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解决了长过程数字仿真中计算精度与速度间的矛盾。早在50年代末,他就在清华大学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主编了《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论文集》。30年来,这个实验室完成了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培养出一批高层次人才。

高景德80年代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有:“同步电机频率特性的功率谱分析”、“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励磁控制的研究”、“同步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状态的分析方法”等多篇。他于1985年获IEEE百周年奖,1987年载入《世界名人录》。他的著作198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8年获全国高等学院优秀教材奖,并获1987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