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zai huoli kongzhi xitong
[外文]:airborne fire control system
飞机上用以控制航空弹药的投射方向、时机和密度,使其命中目标的各种设备的总称。简称机载火控系统。其性能的优劣,是飞机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机载火控系统按载机作战用途可分为歼击机火控系统、强击机或歼击轰炸机火控系统、轰炸机火控系统和武装直升机火控系统。不同的火控系统,在对空或对地攻击等方面的功能,虽各有侧重,但基本功能相同,即:搜索、识别、跟踪和瞄准目标,引导载机接敌占位,控制弹药(包括空地导弹、空空导弹、火箭、炮弹、炸弹、水雷和鱼雷等)的投射和制导。
机载火控系统通常由目标探测设备(包括雷达和光学观测装置,红外、激光和微光电视装置)、载机参数测量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大气数据计算机、无线电高度表和惯性平台)、火控计算机(有机电、电子模拟和电子数字计算机等类型)、瞄准显示设备(包括光学瞄准具头部显示器、平视显示器和下视显示器)和瞄准控制装置等组成。其工作过程是:目标探测设备发现并跟踪目标后,将所测得的目标位置及运动参数(距离及其变化率、角速度、方位角等),载机参数测量设备所测得的载机飞行参数(高度、 速度、 加速度、角速度、姿态角、地速和偏流角等),以及武器弹道参数同时输入火控计算机,按预定程序进行弹道及火控计算,输出控制信息给显示器,或输出操纵指令给自动驾驶仪,飞行员即根据显示器显示的信息操纵载机(或炮塔传动装置),或由自动驾驶仪自动操纵载机,使武器迅速、准确地进入瞄准状态,及时投射,并将需要制导的弹药导向目标。
机载火控系统是在航空瞄准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英、美等国开始在飞机上装备雷达,与瞄准具交联使用,形成最早的机载火控系统,但射击和轰炸各成系统,而且只能在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实施尾追攻击或水平、俯冲轰炸。50年代中期后,机载火控系统逐渐发展到能够全天候作战,可控制多种弹药的投射,并增加了对空拦射攻击方式。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由于采用了平视、下视显示器,脉冲多普勒雷达,光电探测装置和数字火控计算机等设备,以及“快速射击”、“连续计算命中点”、“连续计算投弹点”和导弹“离轴发射”等技术的应用,使机载火控系统具备了全天候、全高度、全方向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搜索跟踪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投射精度。
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机载火控系统的下视、下射、跟踪和超视距识别能力,以及在夜间和干扰环境中的作战能力;逐步实现系统的自动综合计算、综合显示和综合控制;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综合设计火力控制和飞行控制,形成火力和飞行控制系统,使作战飞机攻击目标时可作多种方式的机动,进一步提高弹药的投射精度、击毁概率和载机的生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