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nsijun Di-1 shi
[外文]:First Division of the New Fourth Army
抗日战争时期,坚持苏中和发展苏浙皖边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它是由新四军第1、第2、第 3支队各一部发展起来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统一整编新四军时,将活动于苏中地区的苏北指挥部所属第1、第2、第3纵队编为第1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治委员,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第2、第3旅,共1.1万余人。2月,第1师胜利讨伐降日的原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部。4月,苏中军区领导机关成立;同时,粉碎了日伪军5000余人对泰县(今泰州)、靖江地区的“扫荡”。1942年进行精兵简政,积极发展生产,整训部队,提高战斗力。当年6月,日伪军开始对苏中进行分区“清剿”,苏中军民经过持续半年的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清剿”。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1、第6两师领导机关合并,由粟裕统一指挥,对外仍保留原番号。年底,第 2旅旅部率主力至苏南与第16旅合编,仍称第16旅。1943年,第1师为加强苏中地方武装建设,每县组织1个基干团(4~6个连)。4~12月,苏中第4军分区进行了艰苦的反“清乡”斗争。8月,粉碎了日伪军8000余人对东台、泰兴地区的“扫荡”。
1944年1月,第1师对高邮、宝应和泰县、如皋地区的日伪军发动进攻,克据点17处。3月,进行车桥战役,打通与淮北的战略联系。9~10月,第4军分区组织大规模攻势,取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1945年1月初,第1师主力3个团南渡长江至苏南与第16旅会师;13日,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辖4个纵队。第16旅为第1纵队;浙东游击纵队为第 2纵队;南下的第7团和特1、特4团为第3纵队;由叶飞副师长率领的于4月到达苏浙边地区的第1师教导旅为第4纵队。随后,在浙西进行天目山自卫反击战,开辟了苏浙皖边敌后新区。同时,第 1师部队在苏中攻克兴化以北沙沟镇、崔垛等据点,在高邮以东三垛镇、河口镇间伏击获胜。大反攻开始后,苏浙军区部队克高淳、溧阳、金坛、溧水、长兴、句容、安吉等县城。苏中部队先后克兴化、宝应、泰兴、如皋、海安、盐城、高邮等县城。10月,苏浙军区部队北撤苏中。以后,其第2、第4纵队及苏中军区教导旅编为新四军第1纵队,北调山东;第1、第3纵队分别编为华中野战军第6、第8纵队,参加解放战争。
第 1师在抗日战争中,转战苏南、苏中、浙西,歼日伪军6.6万余人。到大反攻前,主力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组织地方武装6000余人,胜利完成了坚持苏中、发展苏浙皖边区抗日斗争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