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gudai qiqi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鎗金、 描金等工艺制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明代隆庆年间由黄成撰、杨明注的《髹饰录》,记述了漆的制作方法、原料、工具、漆工禁忌、漆器分类及各种品种之形态等。近年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一书,则又对该书进行了新的研究,对中国现存的古代漆工专著作了全面详细的注释和讲解。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3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体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代的漆器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漆器在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陕西西安普渡村西周墓群、河南上村岭虢国墓地、信阳光山县黄君孟夫妻墓等都有发现,多描绘花纹或镶嵌蚌泡作为装饰。在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发现的“蚌组花纹”,则是螺钿漆器的初制。东周漆器如山东临淄郎家庄发现的残片以人物、屋宇、花草、禽鸟为题材,是现知较早的有生活气息的漆画。在山西长治分水岭发现的漆器上,所绘蟠龙、蟠螭图案和青铜器花纹相似,显示了铜器与漆器装饰的关系。
战国时代的漆器战国在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蛙鸟兽盘结而成的彩绘透雕小座屏(见彩图),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见东周漆器)。
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漆器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锺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鎗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釦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见汉代漆器)。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像,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纻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宋、元时代的漆器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是用稠漆堆塑的。1977年武进南宋墓中出土的几件鎗金漆器,有朱漆莲瓣式奁盖面鎗划园林仕女,奁壁为折枝花卉,有朱漆地长方盒鎗划沽酒老人。另一件黑地长方盒,盖面鎗划池塘水景,花纹之外,密布用钻眼做成的斑纹地,在一幅画面上有两种髹饰技法。这些说明有纹饰的漆器在宋代占有重要位置。许多宋代漆器有铭文,写明制作地点、工匠姓氏。元代漆器品种甚繁,最重要的是螺钿、鎗金和雕漆中的剔红和剔犀。尤其是薄螺钿,过去一般认为明代才有,1970年在北京元大都遗址中发现的广寒宫图黑漆盘残片,证明元代薄螺钿的技法已相当成熟。元代有名工匠彭君宝、陶宗仪著《辍耕录》,对鎗金的做法有详细的记载,唯传世实物多流往日本。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腴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栀子纹剔红盘、杨茂造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代的漆器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鎗金、百宝嵌等。
一色漆器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的名称,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鎗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器是厚、薄并存的。薄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架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同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腴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疏,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地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鎗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鎗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玳瑁、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高起的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 参考书目
- 東京国立博物馆:《东洋の漆工芸》,東京株式会社,便利堂,1977。黄成撰、杨明注:《髹饰录》,紫江朱氏刊本,1927。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