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五线谱的由来

五线谱是记谱法的一种,由5条平行的横线组成,5条线外,上下方均可加短线。五线谱源于欧洲。公元6世纪,教皇格利高里将收集整理的各种圣歌汇编成集,称《格利高里圣歌》,随之逐渐产生了纽姆记谱法:以一些符号放在歌词上面,晦涩地表现出旋律的轮廓。9世纪前后,纽姆符号中间出现了第1条线,人们可根据符号在横线上下的距离来确定音高。9—10世纪时,出现了由两个平行的声部构成的奥格纽姆,开始复音音乐期。为能在谱中记下两个声部以上的音乐,法国人胡克巴尔创用了由十几条横线组成的谱表。11世纪初,意大利音乐家季多将此谱表加以改进,只用4条线组成谱表,线端各注音如f、a、o、c等,线与间并用,谱表内记以纽姆符号。此记谱法已接近五线谱。12世纪,第5条线加入。随着音乐的发展和复杂化,纽姆符号在各地使用中逐渐变成长方形、锥形。13世纪,有人把这些符号改成长方形、斜方形、旗形的定时值的音符。而f、c、g几个音名亦演变为各种谱号。   约16世纪末,五线谱才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