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维纳,N.

图

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1894年11月26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1964年3月18日卒于斯德哥尔摩。自幼聪敏,12岁便进入土夫兹学院学习,15岁时获数学学士学位。其后进哈佛大学作了一年的动物学研究生,因觉察自己不适合在实验室工作而改修哲学。1913年以关于数理逻辑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13年夏获奖学金到英国剑桥从B.A.W.罗素学习,并从师于G.H.哈代、J.E.李特尔伍德等人,打下了分析学的基础。同时阅读A.爱因斯坦、H.H.玻尔等人的论文,其中关于布朗运动的文章影响了他早期的工作。1914年去德国格丁根大学学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从欧洲返美,曾先后从事教员、工人、编辑、弹道试验场电话员、专栏作家等多种职业。1918年,他读了M.-R.弗雷歇和H.L.勒贝格等人的著作,对现代数学有进一步了解。1919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讲师之后,开始了他的数学学术生涯。1929年任该校副教授,1932年以后一直为该校教授。1933年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获美国数学会的博赫尔奖。1964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1920~1930年,是维纳的创造性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他最初发表的布朗运动的论文(1921),出发点是函数空间上的测度论。现在把定义在连续函数空间的一种描述布朗运动的测度称为维纳测度,相应的随机过程称为维纳过程。随机积分的思想也很自然地由维纳测度而引出。后来的日本数学家伊藤清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随机积分论。

1923~1925年,他对位势理论作出基本的贡献。对于给定连续边值函数的狄利克雷问题,得到了确切的广义群。对于一般的紧集定义容度概念,并给出著名的正则性判据。1925年以后,在调和分析的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其成果成为后来巴拿赫代数理论的基础。在这一时间,维纳引出一般的陶伯型定理,由此导出诸如素数定理等结果。

1932年,他同E.霍普夫共同研究一种积分方程,现称维纳-霍普夫方程。解该方程需要复数域上的傅里叶变换。他同英国数学家R.E.A.C.佩利开创了这一方向。

30年代开始,维纳关注布什研究的模拟计算机,1935~1936年他在中国清华大学作访问教授期间和李郁荣合作研究傅里叶变换滤波器。他还和生理学家研究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参加火力控制研究,从而使他进入到控制论的研究和创立的过程中。

大战结束后,维纳和多种学科的专家一起对控制论作了深入的探讨。1947年10月他写出划时代的著作《控制论》,1948年出版后,立即风行世界。《控制论》一书中体现的维纳的深刻思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它使用了通讯理论的术语,如控制、反馈、信息、输入、系统等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对整个科学界产生影响。现在,控制论已有了许多重大发展,但维纳用吉布斯统计力学处理某些数学模型的思想仍处于中心地位。维纳曾以下述方式为控制论下定义:“设有两个状态变量,其中一个是能由我们进行调节的,而另一个则不能控制。这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那个不可控制变量从过去到现在的信息来适当地确定可以调节的变量的最优值,以实现对于我们最为合适、最有利的状态。”

《控制论》一书已有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65)。维纳的数学工作收入他的《数学论文集》(1980)中,1964年出过《维纳选集》,维纳还有两本自传《昔日神童》和《我是一个数学家》,前者已有中译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