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经、阳经生病而异的原因,总体分四个方面: (1)“阴阳异位”。阴阳经作用的部位不同。三阳经经脉之气(天气)主宰于外,三阴经经脉之气(地气)主宰于内。 (2)“更虚更实”。即经文所说无论阴经阳经均有虚实的不同变化。 (3)“更逆更从”。其经文解释分两部分: ①“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说明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运行起止、走行方向不同。 ②“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即上部有病,在上发展到了极限就向下弥散;下部有病,在下发展到了极限就向上弥散。说明手足三阴、三阳经发病部位与病传方向有别。 通过上述经文可知,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循行方向是不同的,疾病的蔓延方向也是有向上向下的传变的不同。逆,是疾病蔓延的方向与经脉走行的方向不一致。从,是疾病蔓延的方向与经脉走行的方向一致。 (4)“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其经文解释分三方面: ①“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即病因不同,病邪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内外)不同。风邪→阳(外)→六腑;饮食→阴(内)→五脏。 ②“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喉为气道的开口,咽为食道的开口,阳明经循喉咙,太阴经挟咽,说明了不同的病因,通过不同部位或途径进入人体,而伤不同经脉。 ③因为“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所以“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 虽然风邪、湿邪都是从外部侵犯人,但有上下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