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蔡京的看法,大多数也是来自于《水浒传》,小说当中的蔡京是一个十足十的“奸臣”,这当然也是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与历史上的蔡京有很大的相同点。只不过,从来不会有一个人是只有恶没有善的,难道蔡京所做的事情全都只有坏事吗?也未必。其实,蔡京原本也是一个做过不少为民的好事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就变成了一代奸相呢?
在历史中,蔡京就跟秦桧一个模样,被批评得很惨,但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本文开头就说了,蔡京是一个权相,也就意味着他算不上一个奸相,并不是为他说好话或者平反,只是为了将他的好坏功过全部列出来,就算是十恶不赦之人,也有心软之时。
后人对蔡京的评价褒贬不一,客观评价蔡京是个,好书法,有文采也好权术的“文人”。蔡京还曾积极参与变法。
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王安石变法,政府收入有所增加;促进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但当时,反对变法者却众多,视新法为洪水猛兽,王安石被说成是乱臣贼子。宋神宗死后,子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这个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成了被打击的主要对象。直到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户部尚书,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遗志有人继承。
也正因此,蔡京与保守派“通天臣”势如水火,此外,蔡京以贪渎闻名。蔡京是北宋的宰相,曾权倾一时,先后四次任相,长达十七年之久。在任时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岗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刮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他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以致币制混乱,民怨沸腾,时称“六大贼首”。最后,“皇恩浩荡”,将其发配到岭南韶关。刚走了一半路程,便一命呜呼。
蔡京当政时期,社会救助制度的推行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其推行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无疑是北宋救济制度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元明清三代之上。正是蔡京将社会救济活动规模化、制度化。
崇宁年间主持"崇宁兴学",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效果之首。主要举措有: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是北宋"兴文教"政策的集中体现,对宋朝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但是,说蔡京是权臣,自然也有他坏的一面,虽然他鼎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并且落实各项措施,但是位极人臣,难免为权利所污,就算是李德裕那样厌恶朋党之争的能臣最终也搅入朋党竞争之中,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朝廷之中,想要待下去,也容不得你不站位,站错了也是一路住下,朝堂上,没有永远的风平浪静。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蔡京自然是极力挽住自身的地位,保住自己的权势,弹劾异己,收敛钱财,但他毕竟是臣子,皇帝一句贬令,便能让他下马,他还没有强大到能任意左右君王意见的地步,但他始终他没有起谋反的心思。
后来,钦宗即位,贬斥了他父亲徽宗所任用的宰相,也就是说,这时候的他早已告老出朝,钦宗朝政他没有发言权,对金不论战、和,他都没有言行,既不主和,更没有去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在内讧问题上他也只有挨打的份。连徽、钦宗父子被掠北上,北宋灭亡这事情都发生在蔡京客死数月之后。又如何能让他去承担北宋灭亡的责任呢?
或许说蔡京是一个治国天才?没错。这确实是那个一向被视为大奸臣的蔡京。在一个道德意义上的“坏蛋”背后,他精明强干的行政能力和目光超前的经济制度设计都放射出掩藏不住的光彩。治世之才和奸佞权臣两重形象在他身上怪异的重合起来。这让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个人才变成了祸国殃民的权奸?中国历史上这样“有才能的坏蛋”层出不穷,是什么导致的?仅仅用道德能够解释么?答案自然是不能。蔡京的背后隐隐浮现出亡国之君宋徽宗的影子。我们正可以从中窥出,皇权专制的独裁统治结构,才是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蔡京这样把才能用在为害上的“奸臣”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