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楚国屈原-“美政”思想的源流及内核,为啥楚国难容下他? - 历史百科

屈原,屈氏,名平,出生于楚国秭归(位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兼诗人。其出身贵族,自小受良好教育,拥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早年于楚怀王间任左徒、三闾大夫要职,深受战国诸子百家学术影响,崇尚圣贤,推行“美政”,在内任人唯贤,修明法度,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因触动到了当时贵族的利益,遭流放,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但最终遭受排坼,后因听到楚郢攻破后,投江自杀。

屈原美政源流

屈原出生于战国后期,深受诸子百家思想文化浸润,并将这种文化精神融合进自己的哲学、生命意识中,形成自己的“美政”思想。为了精确寻找源流,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探个究竟。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是楚文化的杰出人物之一,《离骚》中篇章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希望楚君改革政治,施行“美政”,同时,美政的实施者要求是一位能够追随先贤圣王“德政”,品德高尚的“美人”,楚君只有远离丑恶、近香草,才有机会成为美人,从而踏至先贤圣王的脚迹。

屈原的美政思想来源于诸子百家学术体系,因此,它是兼踩众家之长而形成的,舍各家之偏而自成一家学说,从中寻找一种理性的有利于治国的方法途径。这种方法就是“中正”,《管子 五辅》言“为政者”就是中正实施“无妄之治”,《宙合》篇里有:“中正者,治之本也。”不过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兼踩各家之长的,较中正思想又更进一步。

屈原美政思想的内核

屈原“美政”思想是专为楚国人设计的一种方法策略,是政治与美学的融合体,即是对当时政治的思想反映,又是追求一种理想主义的治国方法探讨。在屈原赋篇章中,美与人组成的词中有表达“以美人喻君者”、有“以美人自喻”、有“以美人喻善人者。”在其25篇赋作品中,“美”字或喻人的美貌,或喻人的品行,可指臣的德行,也可指君的德行。这说明了屈原关于美的涵义做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美”从总体上讲,即全面地采集“众芳”以求脱俗离尘,获得层次高级的“众善汇流”。

屈原在《大招》里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美冒众流”、“德泽章只”等,从屈原的其它作品可以看出其政治理想,其一是一生遵行传统的君臣道德,不偏不倚。《离骚》“吾将上下而求索”,《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等表达着忠君爱国之志。《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虽因谗言遭流放但仍然顾念着自己国家,心系怀王,不忘欲返。”其二是德才兼备,修潜其能,要求自己具有“谋略”、“智慧”、“仁德”等多方面的才能。即《离骚》中曰:“纷吾既有内美兮,又重之修能。”其三是适遇明君,一展才能。作为“食君之禄”的臣民应该具有内美兼多方面才能,但这必须在从政中表现出来以施展人生抱负。这在《离骚》等诗篇中通过百里奚、吕望等贤才遇到明君可以一展平生抱负略窥见屈原对明君的渴望。

结语

《史记》中记载屈原闻楚国都城被攻破后,独自一人来到江边,并缓步唱诗,一位渔夫问到屈原如何落得这般田地,屈原应道:“举世浑浊我独醒......”,从君臣道义上讲,屈原做的无懈可击,但即使这样,屈原才德出众,为什么不另择明主或者独自保存美德而学学老庄思想隐匿于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