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增加赢利表象下的收益性悖论

增加赢利表象下的收益性悖论

增加收益是所有企业的第一企盼,很多金融创新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研发。但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结果却是:运用精心编制的赢利策略适得其反,“精确”计算出的未来收益却成为巨亏,惊诧过后需要的是认真及思:整个过程究竟错在何处?

1、巨亏产生于高杠杆率的“倒戈”。借助于高杠杆率,金融衍生品赢利的迅速与快捷首屈一指,这种经营方式确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继投资银行普遍采用之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仿效。

2、“期望”收益堆起的是沙滩之厦。发展具有物质变化过程的实体经济,要获得相应收益是缓慢的、费时费力的。由于虚拟经济可以超越物质的变化过程,通过金融获得收益则经常表现得非常简便和快捷。但长期脱离物质基础,靠着自我复制、畸形发展的衍生金融只会成为沙滩上堆起的大厦。通过资本化收益模型得到的计算值,其本质是“期望”解而非“真实”解,在未来是否会实现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站在长期的、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收益是根本靠不住的。

3、投机式自营终成玩火自焚。各种证券化工具为金融业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利润增长点,但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使其运用开始走向套期保值、分散风险和融资便利等正常目的的反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无节制地拓展自营业务,使投资活动逐渐转化为纯粹的投机活动,违背了诚信经营、稳健经营和审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