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ongkai shichang yewu
[外文]:open market operation
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活动。是中央银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工具(即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之一。
作用(1)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影响其信用扩张的能力和信用紧缩的规模;
(2)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利率;
(3)为政府债券买卖提供一个有组织的方便场所;
(4)通过影响利率来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要是通过购入或出售证券,放松或收缩银根,而使银行储备直接增加或减少,以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
特点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但也有其局限性,即中央银行只能在储备变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数量上准确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特征。同时,中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存证券。
差异由于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不同,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在不同国家是有差异的。对市场机制高度发达的美国而言,公开市场业务是联邦储备体系使用最多和最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但192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只用它调节工商金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美国的公开市场政策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具体业务则由公开市场专户经理执行。英国是由贴现行调节金融市场所需的资金,只是在贴现市场发生困难时,英格兰银行才参与公开市场国库券的买卖。日本70年代后才积极利用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金融。意大利主要以存款准备金作为其货币政策手段,而把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辅助手段。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证券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或者尚未形成,而无法开展公开市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