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门巴族音乐

门巴族居住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人口约6248人(1982年统计)。18世纪时,一部分居民东迁进入墨脱和米林县境,称东门巴;原居门隅地区及错那县的称西门巴。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使用藏文。门巴族民歌中藏语词汇很多。门巴族的民间音乐分民歌、歌舞音乐、门巴戏 3类。萨玛是民歌与歌舞音乐的统称。民歌有山歌(鲁)、情歌(嘎谐)、酒歌(羌谐)等。在门巴人民生活中,婚丧节庆,新屋建成,生产劳动,都离不开唱歌跳舞。

民歌

(1)山歌,多在行路、劳动时唱,节奏比较自由,先是引子似的开头,下面是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曲调与藏族山歌接近,但旋律线条较为平稳。《色格日拉》是较为常见的一首:②情歌有两种,一种用于歌舞,多为娺节拍,节奏明快;一种用于歌唱,常用慇、惍节拍,旋律柔美流畅。

(3)酒歌多在节日、喜庆朋友欢聚时唱,情绪热烈而庄重。

图歌舞音乐

民间歌舞在错那一带称为“果谐”,在墨脱、米林一带称为“卓枪”或“夜枪”。人们聚集在庭院里载歌载舞,由男女两队交替演唱。一首歌舞曲在演唱过程中常用慢、中、快3种速度的变化,将情绪推向高潮。

门巴戏

门巴族还有一种有故事情节和歌唱的戏剧表演,称门巴戏,曲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只用锣和镲伴奏。以《阿拉卡教父子》的演出为例,演员穿戴面具和服饰,第1、2场演创世之初,神鹏降服妖魔,平息灾难,没有道白和歌唱,只有带节奏性的动作和哑剧表演。第3~5场,有少量道白,演员的演唱十分自由。门巴戏受藏戏的影响较多。

门巴族歌手在演唱

门巴族民歌多是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常重复乐段的第2句,或只重复第2句的后半句。一首歌只用一句或两句歌词,衬词的曲调比较长大,往往成为音乐结构中的重要部分。门巴族音乐属五声调式体系。但在民歌中常见一种有特色的羽调式音阶,其低音区的旋律为五声羽调式;高音区则用si音取代do,使旋律成为六声羽调式。

在西门巴地区,当人们唱一些悠长缓慢的歌调时,往往在旋律音上加以大二度或小三度的装饰,使曲调流畅秀美,别具一格。在东门巴地区常在乐句的头尾用上下滑音装饰旋律。在歌舞音乐中男女交替演唱时,常根据男女自然声的差别形成上下五度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