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
有说战国时秦灭蜀(前316年)后,宜宾市境已属蜀郡;史籍则载系战国后期(前250年左右)李冰通僰后方纳入蜀郡范畴。宜宾始置之县级政权僰道有说建于秦、有说建于西汉。僰道设县后,今市境大部已纳入其范围。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僰道县属犍为郡,至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为郡移治僰道,今宜宾城已成为郡、县同治之所。历西汉、东汉,今市境大部均在犍为郡僰道县境内。西晋永嘉五年(302年)后,犍为郡、僰道县短期荒废,僚人大批入蜀,占据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讨定占据此地的“夷僚”,于今宜宾城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至隋,外江县复名僰道县,直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县、屏山县曾分属泸州及越郡、马湖路、马湖府外,大部属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四川省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宾,辖有除屏山县(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外的今市属各区县地。
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
1950年1月设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2年9月,为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4年称宜宾专员公署。
1957年3月,屏山县由乐山专区划入宜宾专区,至此,今市属10区县地域已归属宜宾版图。
1960年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
1978年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同时,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
1983年3月,富顺县由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同年6月,宜宾地区、泸州市分设,原泸州专区所辖市、县陆续划出,至1985年5月,宜宾地区行署辖有1市9县。
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以上摘自“宜宾市政府网站”)
宜宾市
1950年设宜宾专区,属川南行署区。宜宾专署驻宜宾县。辖宜宾、南溪、江安、兴文、长宁、珙县、筠连、高县、沐爱、庆符(驻符江镇)等10县。
1951年由宜宾县城区析置宜宾市,属宜宾专署领导。宜宾专署驻宜宾市。宜宾县由宜宾市迁驻喜捷镇。撤销沐爱县,并入高县。宜宾专区辖1市、9县。
1952年宜宾专区属四川省领导。长宁县迁驻安宁桥,并将安宁桥改名长宁城,原县城改名双河镇。
1953年宜宾市改为省辖市,委托宜宾专署代管。
1957年原属乐山专区的屏山县划入宜宾专区。辖1市、10县。
1960年原泸州专区所属泸州市及纳溪、泸县、隆昌、合江、古蔺、叙永、富顺7县划入宜宾专区。撤销庆符县,并入高县。宜宾专区辖2市、16县。
1965年宜宾县由宜宾市迁驻柏溪镇。
1970年宜宾专区改称宜宾地区,地区驻宜宾市。辖宜宾、泸州2市及宜宾(驻柏溪镇)、富顺、隆昌、南溪、江安、纳溪(驻泸州市安富镇)、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长宁、兴文、珙县、高县、筠连、屏山等16县。
1979年将隆昌县划归内江地区。宜宾地区辖2市、15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83年,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纳溪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6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80号):(1)同意撤销宜宾地区和县级宜宾市,设立地级宜宾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翠屏区中心街19号。(2)宜宾市设立翠屏区,以原县级宜宾市的行政区域为翠屏区的行政区域,翠屏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19号。(3)宜宾市辖原宜宾地区的宜宾县、江安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筠连县、南溪县、高县、屏山县和新设立的翠屏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宜宾市总人口4887242人。其中:翠屏区809099人、宜宾县928584人、南溪区377289人、江安县488174人、长宁县391832人、高县472335人、珙县401312人、筠连县366487人、兴文县401510人、屏山县250620人。2004年,宜宾市共有8个街道、111个镇、80个乡、13个民族乡。2006年6月,宜宾市新一轮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展开,涉及全市翠屏区1区,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珙县和兴文县6县(注:高县、屏山县此前已实施乡镇区划调整),将减少18个乡镇(11个乡、7个镇),新设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成建制撤销4个镇、11个乡,分割3个镇;部分划出涉及4个镇共10个村。撤销、分割、部分划出后,扩大20个乡镇(12个镇、8个乡),新设2个街道办事处,更名6个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