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孙维世(1921~1968)

图

中国话剧导演。四川省南溪县人。革命烈士孙炳文之女。14岁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东方剧社的进步演剧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剧队,后由周恩来派送延安学习。在延安参加演出话剧《团圆》,获得热烈反响。1939年春,受派去苏联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国立戏剧学院,完成了5年戏剧导表演艺术课程。

1946年秋,孙维世回到延安,后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工作,随军在陕、晋、冀活动。她导演的秧歌剧《一场虚惊》,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优秀演出剧目之一。1950年,孙维世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同年9月,她导演的苏联戏剧《保尔·柯察金》在北京公演引起轰动。1952年,执导Н.В.果戈理名剧《钦差大臣》,1954年,导演А.П.契诃夫名剧《万尼亚舅舅》均获成功,显示了孙维世导演艺术的卓越才干。与此同时,她参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建院工作,并翻译和导演了苏联童话剧《小白兔》。她是新中国儿童戏剧的开拓者之一。

1954~1956年间,孙维世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主任,翻译了大量苏联戏剧理论教材,如米·戈尔卡柯夫《导演教程》等;翻译了C.哥尔多尼的名剧《女店主》、《一仆二主》,作为训练班毕业演出剧目;培训了一批专业导演骨干。1956年夏,孙维世受命与欧阳予倩合作组建中央实验话剧院,任副院长兼总导演。她导演的《黑奴恨》、《叶尔绍夫兄弟》等,都是在导演艺术上富有创造性之作。1964年春,创作并导演了以大庆人演大庆人的话剧《初升的太阳》,这是新中国话剧史上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一次成功的艺术创造。

孙维世是新中国的杰出导演。她系统地传播了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体系并联系中国戏剧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她善于进行创造性的导演构思,把导演意图融入与演员、舞台设计人员的共同创造之中。她强调演剧艺术的认识作用、真实的体验及适应剧场性的表现力,并着意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剧民族形式,大胆吸收和运用民族戏曲的表演方法。为中国戏剧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周恩来、邓颖超与孙维世合影

孙维世曾任第一、二、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