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缅甸音乐

生息在东南亚中南半岛西部的缅族人的音乐;掸族、克伦、克钦等少数民族另有其各自的音乐传统和风格。据中国《新唐书·骠国传》记载,9世纪初骠国音乐家曾来到唐代都城长安献乐。从当时演出的乐曲、乐器、乐队规模和演出盛况来看,骠国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1世纪蒲甘王朝建立后,缅族、孟族和骠族的音乐开始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印度、斯里兰卡和柬埔寨等国的佛教音乐文化,逐渐形成了以缅族为主的缅甸传统音乐。同时,由于中国戏曲和木偶戏的影响,缅甸的戏曲音乐和拉线木偶也得到了发展。16~19世纪期间,大量的泰国乐师来到缅甸,传授泰国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这一时期为缅甸音乐的鼎盛期。著名的乐器桑高(一种竖琴)和围鼓就是在这时得到发展和完善的。

缅甸音乐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它往往与舞蹈、戏剧结合在一起。传统音乐以声乐为主,《马哈·季达》和《季达·威陶达尼》是现存的缅甸古典歌曲集,称为“大曲”。其中有一类歌曲叫“皎”,意思即“弦”,是竖琴和围鼓的乐师们必学的曲目;另一类歌曲叫“帕特票”是一种技巧复杂的古典歌曲;还有一类在缅甸影响较大的歌曲叫“约达亚”,最早由泰国传入。“安延”是目前群众中较流行的一种歌舞说唱形式,其风格较为轻快、风趣。缅甸的古典歌曲一般只有歌词记载,曲调、伴奏则是靠口传心授保留下来。缅甸歌曲每句多为4或6个音节,它注重音的长短、节拍和韵脚,讲究韵味。

缅甸围鼓的演奏

缅甸主要的乐器有桑高、围鼓、围锣、竹排琴、呐管、鳄鱼琴等。

“盛怀”是缅甸乐队的主要形式,由围鼓、围锣、编锣、呐管以及其他打击乐器锣、鼓、铙钹、拍板等组成,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喜庆节日以及为戏剧伴奏。另一种由桑高、排琴、三胡、钹等组成的小型乐队,常用于古典歌曲的伴奏,民间乐队则以象脚鼓和锣为主。

缅甸的器乐曲通常由两个声部交替出现。自然协和音是缅甸人音乐审美的习惯,无论是歌曲伴奏或器乐曲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缅甸音乐的音阶由7个音构成,其中每一个音的音名都与一种动物相联系,如du-rakà(孔雀)、pyi-daw-byan(公牛)、myin-zaing(山羊)、paiè(仙鹤)、auk-pyan(布谷鸟)、chauk-thwe-n╒un(马)、hnyin-lòn(象)。缅甸音阶虽属七声体系,但其七级音和三级音稍低,而四级音则稍高些。在乐曲中四级音和七级音多为经过音或装饰音。

缅甸音乐常用调式有4种,其名称源自音阶中的4个音名,即尼因龙、奥克皮安、普莱、敏沙英。每种调式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功能,如尼因龙和奥克皮安用于仪式音乐;孟族音乐多用普莱调式;敏沙英调式主要用于短小的歌曲。

缅甸音乐的节奏通常有3种类型:

每一单位乐句的拍数 1 2 3 4 5 6 7 8

第1种节奏型 0 × 0 ×

第2种节奏型 0 0 ×

第3种节奏型 0 0 ×

注:0为铙钹,×为木拍板。

不同的节奏型用于各种不同的歌曲,如“皎”用第1种节奏型,“约达亚”用第2种节奏型,但有时也可转换。缅甸历来重视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20世纪40、50年代以后,缅甸音乐家们整理了大量的古典歌曲,进行了记谱和录音,出版了《联邦正统音乐》等书谱,并成立了缅甸联邦音乐研究社,古典音乐顾问委员会等;奖励对民族音乐有贡献的音乐家;设立了仰光艺术学校和曼德勒艺术学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