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泥”并不是我爱你的意思,而是一种天津的当地方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坏事了”,代表事情糟糕,但糟糕的程度并不算很严重的意思。
“崴泥”这个词是来源于歇后语“兔儿爷掏耳朵——崴泥”。在《北京话语汇》中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事情糟糕,但糟糕的程度不严重。
泥塑的兔儿爷其实是老北京的传统民俗形象,很多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就是兔儿爷的形象,因为“兔爷”的耳朵特别长,所以引起了儿童的遐想:兔儿爷怎么掏耳朵?如果掏耳朵不是只能掏出一堆泥吗?这里的“崴泥”两个字,表面上是往外挖耳朵里的泥,实际是北京的土语,比喻把事情办坏了,或者是办事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碰了钉子。
方言,即地方语言,又称“白话”,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地区复杂,所以一般会将讲不通的方言进行分区的处理分析。
比如,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等等。在复杂的方言区内,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涉及到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等等。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实,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和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