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本品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名。
【别名异名】颠勒(《本经》),万岁藤、波罗树(《救荒本草》),天棘(《本草纲目》),白罗杉(《植物名实图考》)。
【处方用名】天门冬、天冬。
药材鉴别
干燥的块根呈长圆纺锤形,中部肥满,两端渐细而钝,长6-20厘米。中部直径0.5-2厘米,表面黄色或浅黄棕色,呈油润半透明状,有时有细纵纹或纵沟,偶有未洗净的黄棕色外皮,干透者质坚硬而脆,未干透者质软,有粘性,断面蜡质样,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不透明的白心,微臭,味甘微苦,以肥满致密。黄白,半透明者为佳,条瘦长,色黄褐,不明亮者质次,主产贵州、四川、广西等。
化学成分
块根含天冬酰胺(即天冬素Asparagine)5-甲氧基一甲基糖醛、葡萄糖、果糖β谷甾醇、粘液质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棕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杀灭蚊蝇幼虫作用,将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浓度,可使其中的孑孓于72-96小时后全部死亡。2-5%浓度时,经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3.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天门冬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型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急性单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自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细胞的呼吸。
4.镇咳去痰作用,经动物试验有镇咳和去痰作用。
性味归经
甘、苦,寒。入肺、肾二经。
功效主治
1.清肺降火,天门冬味甘苦性寒凉,入肺、肾二经。长于滋臃肾之阴,苦降泄火。寒能清热,故有清肺降火之功。常用于肺热阴伤之燥咳,咯血及阴虚内热之证。
2.滋阴润躁天冬甘寒清润,入肺肾二经,长于滋肺肾之阴,具有滋阴润燥之功,常用治津亏消渴,咽喉肿痛,肠燥便秘等证。
3.滋补肺肾,天门冬味甘性寒,甘能补益,寒能清润,入肺、肾二经。善于滋补肺肾之阴并可清虚热,常用于肺肾阴虚之证。天门冬有滋补肺肾之阴。益肤悦颜之效。如《日华子本草》曰:“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
4.清热除淋,天门冬甘寒清润,有清热除淋之效。如《本草蒙筌》曰:“能除热淋,止血溢妄行”多因过食肥甘酒热之品,脾胃健运失常,积湿成热,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或七情郁结,房劳过度,精竭火动所至。症见:小便频急,热涩刺痛,色黄赤浑浊,小腹拘急,胀满疼痛,舌苔薄黄,脉数。治用天门冬清热通淋,热去小便自利。
5.鉴别应用,天冬与麦冬均能滋阴润澡,二药常须配伍以滋阴清肺,润燥止咳,均可用于燥咳咯血,阴伤口渴,肠燥便秘之症。然天冬大寒,清火润燥之力较麦冬为强,且润肾而滋阴;麦冬微寒,滋阴润燥与清热之力较天冬为差,然腻滞之性亦小,且可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本草经集注》:“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
2.《日华子本草》:“贝母为使。”
3.《本草正》:“虚寒假热,脾肾溏泄最忌。”
4.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配伍应用】
1.配麦门冬,天门冬及麦门冬均为甘寒濡润之品,天门冬通肾气滋肾清热之力较强,麦门冬定肺气,有润肺化痰之功,二者相伍,相须相助养阴清热,且润肺滋肾,清金益水,兼理肺肾二脏,肺与肾,素有金水相生之谓,肺阴不足可下及肾阴,肾水亏乏也能上损肺阴,二冬相配,用之补肺可防伤肾,滋肾又可助肺,有安此定彼之用。
2.配百合,天冬与百合均为甘寒柔润之品,二者养阴润燥的功效相似,天门冬功专养阴清肺,又兼滋肾润燥,百合功专润肺止咳,且具敛肺之力。二药伍用,润肺之中有滋肾之功。清肺之中有敛肺之力,故无论阴伤肺燥,或肺肾阴虚,肺痿虚热等证均可选用。
3.配阿胶,天门冬及阿胶均为滋阴润燥之剂,天门冬甘寒多汁,入阴而清热降火;阿胶甘平滋腻,入阴而补血宁络。二药伍用,补清并施,统疗肺肾火燥为病,对于肺肾阴虚所致的虚赢形瘦,午后潮热,咽干燥咳,痰中带血之症最为适宜,如<医学正传》日:“天冬消痰止嗽,保肺不被热扰……止血溢妄行。入阿胶一两,疗血痰妙甚。”
4.配生地,生地味甘微苦而性寒,有滋阴补肾,清热生津,益胃止渴之功。《本草经疏》曰;“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天门冬大寒,清火润燥之力甚强,且入肾而滋阴。二药伍用,相须为用滋阴补肾,清肺润燥作用增强,适用于热病后期的肠燥便秘等。
5.配山慈姑,山慈姑甘微辛寒,入肝、胃经,长于解毒散结,用治实热性痈疮、结核,尤治恶疮。《本草纲目》曰:“主疗肿,攻毒破皮,解诸毒。”天门冬功专养阴清肺,降火润燥,二药伍用。相使相助,养阴清肺,解毒散结作用增强,适用治肺痈,肺痿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