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铁海棠

概况

异名:万年刺(《贵州草药》),龙骨刺(广西壮语)。

基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麒麟刺的根及茎叶。

原植物:麒麟刺Euphorbia milii Ch. des Moulins(E.splendens Bojer)

形态:直立或稍攀援性灌木,高可达1m。茎具尖锐皮刺,刺呈锥形,长1~2.5cm。叶通常生于嫩枝上,无柄;叶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匙形,顶端圆而具凸尖,基部渐狭,楔形,长2.5~5cm,黄绿色,早落。杯状花序每2~4个生于枝端,排列成具长花序梗的二歧式聚伞花序;总苞钟形,顶端5裂,腺体4;无花瓣状附属物;总苞基部具2苞片,苞片鲜红色,倒卵状圆形,直径约10~12mm。子房3室,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顶端2浅裂。蒴果扁球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18页.图2965)

生境与分布:原产印度,现中国各地公园及温室有栽培,一般供观赏。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茎叶、根及乳汁。

化学性质

茎中含24-亚甲基木波罗醇(24-Methylenecy-loart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乙酰β-香树脂醇(β-Amyrin acetate)、大戟甾醇(Euphorbol)、二十六烷酸大戟醇酯(Euphorbol hexacosanoate)、三乙酸巨大戟醇酯(Ingenol triacetate)、Tinyatoxin及13,20-二乙酸12-去氧巴豆醇酯(12-Deoxyphorbol13,20-diacetate)[1]及铁海棠碱(Milliamines)H(1)、l(2)[2]、A、B、C[3]、4′-O-甲基桑色素(4′-O-Methylmorin,Milimorin)[4]。

参考文献

[1] CA 1984;100∶99943c。[2] Planta Med 1984;50(4):319。[3] Dictionary of Alkaloids.Chapmen and Hall Ltd,1989;728(M-00296)。[4] CA 1987;106∶15785j。

药性

性味:苦,凉。有毒。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有毒。” ②《广西中药志》:“苦、涩,凉。有小毒。” ③《贵州草药》:“根:平,辛。有小毒。”

功效:排脓,解毒,逐水。

主治:痈疮,横痃,肝炎,大腹水肿。 ①《福建民间草药》:“化痰排脓,消痈解毒。” ②《广西中药志》:“解疮毒,泻水气。治恶疮,横痃,大腹水肿。”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株:清凉,消炎,解毒。治肝炎,血积,热毒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9~15g;或捣汁。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福建民间草药》:“治对口疮:鲜铁海棠茎叶,酌加红糖,捣烂外敷,日换1次。” ②《贵州草药》:“治鱼口,便毒:铁海棠根捣烂,加酒炒热,敷患处。” ③《广西中药志》:“治横痃:鸡蛋1个,穿刺一小孔,滴入铁海棠汁10滴,湿纸五层包而煨熟服之,连服2只。” ④《广西中草药》:“治痈疮肿毒:铁海棠鲜根,捣烂同酒糟炒热外敷。” ⑤《广西中草药》:“治竹木刺入肉不出:铁海棠液数滴,滴患处,待竹木刺露出皮肤,即可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