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介绍
橘红因化州所产的最为出名,又称被称为:化州陈皮(《本草从新》),化皮(《岭南杂记》),化州橘红(《岭南随笔》)。
(化橘红)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增多,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脾、肺二经。
【功效】理气、化痰、健运脾胃。
功效主治
1、理气调中,本品气香性温、辛散苦降,行中有降,又归脾经,若香醒脾能理气健脾,调中快膈,和胃止呕。《本草纲目拾遗》载化橘红“治痰症、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常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少吐泻,消化不良等证。脾胃互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姗水谷精微得以布输,胃气降,则水谷糟粕才得以下行,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的功能依赖于气机的通畅,若由于起居失调,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脾之运化失调。胃失和降,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脘腹气滞,气机阻塞不通,而出现脘腹胀痛,满闷不舒,攻窜不定,或腹胀疼痛,拒按,暖腐吞酸,厌食呕吐等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肚胀。”当调理脾胃,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本品味辛,香气窜而行气宽中,味苦下行而降浊,调和脾胃升降,通畅气机。对于脾胃气滞而无燥热象者,每用为主药。
2、燥湿化痰,本品性味辛苦、且温,辛散温通,苦可燥湿,又入稗、肺经,脾恶湿喜燥,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化橘红既能理气,又能燥湿,用于治疗脾肺的痰湿之证。主要是指因脾失健运,湿浊中阻,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所致的胸闷腹胀,纳呆倦怠,恶心呕吐、四肢沉煎,白带增多,舌苔厚腻。或痰湿壅滞,肺失宣降,而出现咳嗽气逆,痰多等证。著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上渍于肺,则上述症状兼见,可为因果关系。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谓。古有:“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之说。《本草从新》:“化州陈皮,消痰至灵,然消伐太过,不宜轻用。”本品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
3、鉴别应用:本品与橘皮性味。功效基本相同。但本品温燥之性较橘皮为胜,长于行气宽中,燥湿化痰而兼有发表散寒之性。对于兼有外感的气滞、痰湿之证,用之最佳。本品温燥之较橘皮,有峻,缓之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气虚及阴虚者不宜服。
【配伍应用】
1、配泽泻,理气健脾,渗湿利水。化橘红理气健脾化湿、泽泻甘淡渗湿,性寒泻肾、膀胱之热,功能利水渗湿热。两药同用,理气健脾、渗湿利水,对于湿阻气滞,小便不利者,可脾健行水,诸症渐消。
2、配贝母,理气化痰,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化橘红燥湿化痰,二药相合,既可通畅气机,又可润肺化痰,气顺则痰消。用于气滞痰阻,心胸郁闷,咳嗽痰粘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