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赤石脂的作用与功效

赤石脂简介

【别名异名】赤符(《吴普本草》),红高岭(《增订伪药条辨》),赤石土(《中华形性经验鉴别法》),吃油脂(《中药志》),红土(《药材学》)。

【处方用名】赤石脂、煅赤石脂。

化学成分

主要成份为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其组成如下:硅42. 93%,铝36. 68%,氧化铁及锰4.85%、镁及钙0.94%,水分14. 75%。赤石脂与高岭土极其相似,事实上赤石赤在150- 200℃,尚余二分子的水时,即成高岭,普通的赤石脂是带红色的,但由于这所含氧化铁、氧化锰的多少,故颜色可以白、灰、以至青绿、黄、红、褐等色;面高岭土则比较纯碎,故多为白,灰色。

药理作用

1、吸附作用, 内服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及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

2、保护粘膜作用 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一方面减少异物的刺激,另一方面吸附炎性渗出物,使炎症得以缓解。

3、止血作用 对胃肠出血有止血作用。

加工炮制

煅石脂:将原药材拣去杂质碾成细粉,用醋和匀,搓条切段,晒干。再放无烟的炉火或坩埚内煅烧,至红透时琢出,晾凉郅可。

性味归经

【性味】甘、涩,温。

【性经】入脾、胃、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

1.收涩固脱,赤石脂酸涩质重,甘温调中,善固涩 下焦滑脱,故可用于泄泻日久,滑泄不禁,脱肛,带下等 症。《本经逢原》:“赤石脂功专止血固下……疗腹痛肠游 等疾。以其开泄无度日久不止,故取涩以固之也。”

①久泻,因脾胃虚弱,脾失升运,水反为湿,谷反为 滞,湿滞内停,下走大肠。逐成泄泻。或因命门火衰,不能 温煦脾土,以致水谷不能腐热,逐成泄泻。其表现大便经 常稀溏,完谷不化,腹胀纳差,困惫无力,或腹部隐痛,形 寒怯冷。赤石脂酸涩质重,甘温调中,入脾胃,大肠经,故 用之可涩肠止泻。《本经逢原》:“赤石脂疗腹痛肠游等疾, 以其开泄无度,日久不止,故以涩以固之也。”

②脱肛,由于气血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收摄,以致 肛管直肠向外脱出,老人、小儿多患。赤石脂涩而重,有固 肠收敛之能,用之可涩肠固脱。《本草纲目》:“补心血,生 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3遗精,即不在性交时精液自行泄出,总称遗精。多 因房事不节,肾元亏损,精关不固而泄;或因下焦湿热,郁 热于内,痰湿下注;或病后虚弱而遗精。赤石脂酸涩而重, 具收涩固脱之能,用之可收敛止遗。《日华子本草》:“赤石 脂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

④带下,本症多肾阳不足,带脉约束功能减弱,任脉 不固,阳精下滑所致。表现为白滞清稀如水,量多如注,无 臭气,小腹和四肢,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小便清长,舌质 淡,苔薄白,脉象微弱。赤石脂酸涩质重,甘温调中,善固 下焦滑脱,故应用后可起止带作用。

5.收湿敛疮,赤石脂酸涩质重,具收敛之功,同样 具收湿之功。故用于疮疡疗疽等炎性溃疡有效。《本草经 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 疸痔恶疮,头疡疥瘙。”

①湿疹不敛,湿疹是指皮肤多种,形态各异,总有瘙 痒糜烂流滋结痂证候的皮肤疾患,本病具有多形性损害· 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特点。其病 因多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阴于肌肤所致,赤石脂应用后 可起收湿敛疮,促进湿疮愈合的作用。

②黄疸,因失饥伤饱,嗜酒无度,湿浊内阻,脾胃受 伤,运化失司,郁久化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通,外透 肌肤而发黄。赤石脂可除湿补虚,用之能清除湿浊,以消 黄疸。

③湿热久痢,因暑湿热毒或饮食不洁,蕴积肠中,气 机受阻,大肠传导失常,故出现腹泻,痢下脓血,腹痛,里 急后重,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滑数。赤石脂可清除湿热, 又可敛疮生肌,故用之有效。

④疥癣,此症因风湿热郁于皮肤,接触传染。隋.巢 元方已分辨出疥虫为其病源体。本病以手指缝最多见,亦 可为遍及全身,呈针头大小丘疹和水疱,痒甚,因瘙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可化脓。赤石脂用之可收湿,生肌,敛疮。

3.收敛止血,赤石脂酸涩质重,具止血之功。可用于各种出血之症。《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

①吐衄血,人体外感风热之邪,热邪蕴肺,损伤血络。血溢脉外,可出现鼻衄,咯血,吐血及皮肤出血等。兼见恶风发热,咽喉痛痒,咳吸,口干等。赤石脂具止血之功,故可应用。

②肠风下血,由于饮酒或嗜辛辣过度,湿热蕴结,下移大肠,灼伤阴络,故下血,血色鲜红,肛门肿痛,兼腹痛,大便不畅或溏泻,舌苔黄腻,脉滑数。应用赤石脂能止血,又能除湿,故应用有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 -12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赤石脂

(图——赤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