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盐亭县的历史沿革

盐亭位于古蜀国东部边境,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巴国、蜀国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开战,蜀国在今县境内弥江(古称潺水)建烽火亭,用于观察敌情和守备,称为潺亭。至秦朝改称为秦亭,《太平寰宇记》载:“梓州,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国盐亭之地。”汉代复称潺亭。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圣谕将万安县治所迁至潺亭,称为万安县,是盐亭建县之始。公元535年更名为潺亭县。因潺亭境内多盐井,盐卤出产丰富,公元554年更名为盐亭县。

在唐朝:《舆地纪胜》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南充及梓州之盐亭县,阆州之南部县部分地置西充县。今盐亭县东南境距西充县城约20千米地划入西充县。

《太平寰宇记》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永泰县时,阆州西水,剑州黄安等地入今盐亭县境。

唐置永泰,宋置东关,于元至元至正间(公元1335年—公元1368年)并入盐亭县时,西水流域之地入南部县,杨桃溪入射洪县,盐亭县之东南境益狭。

清乾隆《盐亭县志》记,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射洪县入盐亭县。洪武十三年复置射洪县,盐亭县境域增而复减。

明代,富驿、秋林地悉属盐亭县。清初,秋林以扩大潼川府首邑之故,划归三台县;富驿以明大将王弼袭禄地之变而入南部县。至此,盐亭由一大县而变为蕞尔小邑。

《汉潺亭考》载:“自西水县以东,南迄东关,凡水之入涪者,悉为蜀地,亦即潺亭之域。”古之盐亭县境,南至今蓬溪县郪水,北至今南部县西河,西邻今三台县涪江,东近今西充县城,殆方百余千米。两晋、南北朝至隋,盐亭县境域虽常有变,但均纳有今三台、蓬溪、西充、南部及射洪等县部分地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南部、盐亭两县调整县界,除互相交换插花飞地外,原南部县属富驿乡梨子园六保半之地划归盐亭县。

1950年冬,三台县属三清乡之团结、新华、香山等地村地划入盐亭县。

1951年冬,三台县属双合乡之龙门村,梓潼县属交泰乡之裕民村、梓流村、盐梓村地划归盐亭县。

1953年7月,南部县属富驿区之金峰、花林、雄关、富驿、合作等乡地,大坪区之丘垭、光中、神坝、铁边、西河、罐垭、店垭、同兴、大坪等乡地划入盐亭县。同年,盐亭县属金孔区之东岱乡地划入西充县。

1954年春,盐亭县大坪区接近南部、梓潼两县之部分村组,计有土地5208亩,分别划归南部、梓潼两县。

1955年春,盐亭县大坪区与梓潼、剑阁两县接壤之部分村组,计有土地847亩,分别划归南部、剑阁两县。

1956年2月,三台县共和乡及三清乡属三、四、五村地,青山乡属三村地,双合乡属三、四、五村地划入盐亭县。

1966年,盐亭县石牛公社所属五星、红光两个大队地划归梓潼县。

1973年12月,盐亭县大坪区原属九个公社,计有土地101402亩,划归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