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念珠菌性口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念珠菌性口炎又分为四型。①急性假膜型,又称为雪口病或鹅口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多发于出生后2~8日内。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部,在粘膜充血上,有散在的白色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后逐步融合成界限清楚的白色或蓝白色的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蔓延扩大,严重者可累及扁桃体、咽部、牙龈等处,呈满口白斑雪片状。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粘膜糜烂面可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②急性萎缩型,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应用而致。大多数患者用抗生素等药物前即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化疗后等,或患某些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天疱疮等,故又称为抗生素口炎。粘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有味觉异常或丧失,口腔干燥,粘膜灼痛。③慢性肥厚型,又称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可见于颊粘膜、舌背及腭部。颊部病损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粘膜白斑;腭部病损可由托牙性口炎发展而来,粘膜呈乳头状增生;舌背病损为丝状乳头增殖,色灰黑,称为毛舌。本型粘膜表层的假膜与上皮层附着紧密,不易剥脱。高龄患者应及早活检,明确诊断。④慢性萎缩型,又称托牙性口炎。常发生于上颌义齿的腭侧面所接触的腭、龈粘膜,女性多于男性。粘膜红肿发亮,或呈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可以并发唇和口角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