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阿曼蒂那城建于1831年,属于米纳斯吉拉斯州,是巴西历史上重要的中部城市,是十八世纪著名的黄金和钻石采掘地。蒂阿曼蒂那城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现古城中保留了大量的葡萄牙殖民时代住宅、画廊以及小店等,形成了具有鲜明殖民色彩的蒂阿曼蒂那城历史中心。1999年,蒂阿曼蒂那城历史中心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蒂阿曼蒂那位于无人居住的荒凉岩石山脉之中,原为殖民地村庄。如果说绵绵山脉是条项链的话,蒂阿曼蒂那就是项链上的一颗宝石。这个小城展示给世人的是一幅18世纪采矿人挖掘钻石的场景,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和艺术战胜环境的证明。
欧洲人向往的“淘金地”蒂阿曼蒂那城历史上曾经盛产黄金,是欧洲大陆淘金者向往的地方。在巴拉奇有一条通往黄金宝石产地、全长1200公里、海拨落差1000米,由石头铺砌的“黄金之路”,这条“黄金之路”从南至北,穿越著名的黄金产地——黑金城,直抵宝石原产地米纳斯州内地的蒂阿曼蒂那城。这条开拓最早的“黄金之路”,以巴拉奇港为出口,在黄金时代,大约有600吨巴西黄金运抵到了葡萄牙,作为交换的是从葡萄牙运回来的几块象征性的大理石和大量从非洲贩来的黑奴。
第若卡,土语意为泥巴。最早的黄金搜寻者把营地建在第若卡河与格兰德河交汇处的沼泽地上。这些新定居者在17到18世纪期间,为了第若卡村发现的黄金蜂拥而至,发现黄金的消息传出不久,这里就建成了第一条大街——布尔加勒豪大街。这些新的定居者遭到当地土著的敌视。1729年以前,淘金人只注意搜寻黄金。虽然发现了一些闪光的小石头,也只用来装饰和当作赌钱的筹码。葡萄牙皇家发现这些“小玩意儿”竟然是货真价实的钻石后,第若卡进入了掠夺资源和榨取财富的时代。地下挖宝轻而易举,导致村里的冒险活动越发野蛮。这里不再有和平。哪怕最小的一点嫌疑,一个人都可能被流放或关进监狱,财产充公,家庭被驱逐出境。葡萄牙当局1733年垄断了钻石开采权,划定了行政区,委派了钻石军需官用严厉法度进行管理。历任官员均发现难以严格监督开采者和从开采中获利,于是在1739年开始设立特许制度,以此控制黑市交易。这一限制愈来愈严,村落被封闭起来,人口迁出迁入受到严格控制,只有具备特殊技能者才可留下。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举报主人不法之举的奴隶可以得到三分之一的充公财产。
在严管管理的同时,城镇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尤其到了第六次特批时,第若卡已经颇具规模。1772年政府废除了特许制度,转由皇家采矿公司自行开采钻石。臭名昭著的“绿皮书”增添了更严厉的条文,连同先前的所有限制性法规一起逞威。1831年10月,第若卡正式成为城市,取名蒂阿曼蒂那,并于1838年3月6日列入全国城市名单。当葡萄牙的暴政开始衰落时,受压迫的蒂阿曼蒂那人向外界发出了渴望自由的心声,蒂阿曼蒂那的大多数黑奴比整个殖民地的同胞更早获得自由。这时,这块土地不再单以钻石出名,它还因为反映了葡萄牙的殖民主义历史而名闻天下。淘金现在依然是醉心此道的蒂阿曼蒂那人的梦想。但当地人明白,最重要的财富不是钻石,而是那些创造历史、把英雄事迹写在大街小巷中,刻划在人民心中的人。
南半球的“威尼斯水城”蒂阿曼蒂那城位于南半球,其冬夏与北半球相反,每年12月底到3月底为夏季,6月底到9月底为冬季。巴西总体降雨丰富,且时常会有阵雨,但少有连绵雨季,对旅程影响不大。在蒂阿曼蒂那城,鹅卵石铺成的街道都是浅“V”字形的。据说月圆涨潮的时候,海水会灌入街道,而退潮时,海水也跟着退去,用这种方法,古时的蒂阿曼蒂那城人用海水一年数次清洗着这个城市的街道。所以,蒂阿曼蒂那城也有巴西的“威尼斯水城”的美称。
蒂阿曼蒂那城里散布着葡萄牙殖民时代色彩鲜艳的住宅、各式各样的艺术画廊、手工艺品小店。而且,这些古朴的民居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浓彩,那色彩搭配的是那样协调美丽,放眼望去,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也许是这依山傍水,色彩艳丽的小城更能激发艺术家的灵感,蒂阿曼蒂那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水彩画画家。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水彩画学习班,街头上也到处是挥舞画笔的画家们。
这座小城经过人们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上保留了一二百年前的建筑风貌,留下了一个研究十八世纪葡萄牙殖民时代建筑特色的窗口。细细观察,小城的街道并不是直的,而成半弧形,据说这样可以防御强劲的海风袭击。每座民居门的上部圆弧形的部份是随时可以打开通风的窗子,而下半部分才是门。门上有设计精美的观察孔,这一个个精心设计让人体会到那时工匠们的智慧。在城内有一条隐藏在鲜花中的小巷,名字叫火街。据说在蒂阿曼蒂那城的鼎盛时期,这条街上居住着很多美丽的烟花女子。美丽的街道,仿佛仍能看到在街上和各国水手,淘金者们打打闹闹的美艳女子,和那歌舞声不绝,欢笑声不断的热闹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