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辽中京

辽代(947~1125)四个陪都之一,建于辽统和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003~1007),是参考辽上京和中原都城制度兴建的。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宁城县。1959~1960年进行发掘,与史料互证,其规制已基本明确。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京有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垣,中轴线略偏东。外城呈横长矩形,东西长约4200米,南北宽约3500米。城垣基宽11~15米,残高4~6米,每隔90余米建一马面。据史料记载,其上原建有楼橹。外城南面正中为朱夏门,上有城楼,外面可能建有瓮城。朱夏门往北,干道长1500米,是城市的中轴线,道宽64米,两侧有排水沟,上盖石板或木板,雨水和污水可通过城墙下的涵洞排往城外。同中央干道平行的南北向街道在两侧各有三条,另有东西向街道五条,宽度分别为8、12、15米。东西向街道和南北向街道相交,划分里坊。外城内有官署、庙宇。据文献记载,干道两侧有廊舍约300余间,庑下为市肆。和上京一样,外城也是汉城,多为汉民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南郊有园囿,为射猎、宴会场所。

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偏北,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城垣基宽13米左右。东、南、北三面城墙保存尚好,残高一般约5米,南墙上每隔约95米建有马面,上面原有楼橹。内城南墙正中为阳德门,门外设有大同驿馆,用以接待宋使。门内大道直通皇城南门阊阖门,道旁两侧有矮墙。城内为官署所在和屯兵区,称契丹城。

皇城在内城中偏北,呈正方形,长宽各约1000米,北墙和内城北墙相合,城垣东南、西南两角有角楼。南墙正中为阊阖门,史称如北宋汴梁五凤楼(宣德门)形制。城中主要是宫殿和仓廪。

辽代崇佛,各京城中佛寺不少,中京内佛寺遗迹有:在外城西南隅发现一座三间并周围加廊的寺址。在内城阳德门外东南,尚存一座八角十三级密檐塔,塔基土台高5米,塔高64米,塔身雕有佛经故事,雕刻精细;塔刹为砖砌小塔,相轮、宝珠均为铜制。全塔造型浑厚,是现存辽塔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