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黄连的处方(七十四)

黄连(别名王连、支连),苦;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黄连的处方共501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381~4440共60个。

处方1、肉豆蔻散

处方肉豆蔻22克(去壳)青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当归15克(锉,微炒)黄牛角腮15克(炙令微焦)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地榆15克(微炙,锉)黄连15克(去须,微炒)干姜7.5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久赤白痢,腹内绞痛,不思饮食,渐至困羸。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粥饮调下。日三至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处方2、解郁汤

处方柴胡 黄连 黄芩 黄耆 地骨皮 生地 热地 白芍各等分

功能主治养血解郁,清热泻火。治气郁化火,迫血妄行而致衄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利膈豁痰汤

处方半夏 橘红 枳实 槟榔 沉香 桔梗 栝楼 黄连(炒)栀子(炒)香附(制)细茶 白芥子 石膏

功能主治治噎膈。气结痰壅,郁而化热,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广要》引《证治大还》

处方4、龙脑丸

别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卷四)、龙荟丸(《金匮翼》卷三)。

处方当归(焙)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30克 大黄 芦荟 青黛各15克 木香7.5克 麝香1.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治肝胆实火,头痛面赤,目赤目肿,耳呜耳聋,胸胁疼痛,便秘尿赤,躁扰不安,甚或抽搐,诡语发狂,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下。

备注方中龙胆草、芦荟、青黛泻肝胆实火为君;栀子、黄芩、黄连、黄柏泻三焦之实热,大黄泻火通便为臣;火旺则易致血虚,故以当归养血为佐;热盛则气滞窍闭,故酌用木香、麝香行气开窍为使。诸药相配,共奏泻肝胆实火之功。

摘录《宜明论方》卷四

处方5、七味散

处方黄连60克 龙骨 赤石脂 厚朴各15克 乌梅肉15克 甘草7.5克 阿胶22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久痢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5克,小儿1克,日服二次,浆水送下。

摘录《备急干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6、黄连消毒散

别名黄连消毒汤(《卫生宝鉴》卷十三),黄连消毒饮(《医学正传》卷六)。

处方黄连3克 黄芩1.5克 黄柏1.5克 生地黄1.2克 知母1.2克(以上酒洗)羌活3克 独活1.2克 防风1.2克 藁本1.5克 当归尾1.2克 当归身1.5克 桔梗1.5克 黄耆0.6克 人参1克 甘草1克 连翘1.2克 苏木0.6克 防己1.5克 泽泻0.6克 橘皮0.6克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痈疽焮痛,或不痛而麻木。

用法用量用水750毫升,煎至38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三

处方7、附子泻心汤

处方大黄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

制法上四味,切三味。

功能主治温经回阳,泄热消痞。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用法用量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备注方中附子温经扶阳,以治肌表之恶寒;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以麻沸汤浸渍,取其味薄气轻,清泻上部之邪热,以治胸部之痞结。

摘录《伤寒论》

处方8、芍药柏皮丸

处方芍药 黄柏各30克 当归 黄连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水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温水下,每日五至六次。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

处方9、黄连泻心汤

别名泻心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黄连 生地黄 知母各15克 黄芩6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养阴泻火,治伤寒,太阳、少阳相合,伏阳上冲,变为狂病,脉紧。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230毫升煎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

处方10、藜芦膏

处方藜芦 黄连 雄黄 黄芩 松脂各90克 猪脂250克 矾石150克

制法上药七味,研末,煎令调和。

功能主治治小儿一切头疮,以及蜗疮,癣疮、湿疮,久而瘙痒不生痂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龙皮(槲木皮)、天麻汤洗,再涂傅药膏。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处方11、提肛散

处方川芎 归身 白术 人参 黄耆 陈皮 甘草各3克 升麻 柴胡 条芩 黄连 白芷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肛门下坠,及脱肛便血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八

处方12、人参清肺散

处方人参4.5克 陈皮4.5克 半夏3克 桔梗3克 麦门冬1.5克 五味子10个 茯苓3克 甘草1.5克 桑白皮3克 知母3克 地骨皮3克 枳壳 3克 贝母4.5克 杏仁3克 款花2.1克 黄连3克

功能主治治痰嗽咽干,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13、健步虎潜丸

处方龟胶(蛤粉炒成珠)鹿角胶(制同止)虎胫骨(酥油炙)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九次)川牛膝(酒洗,晒干)杜仲(姜汁炒断丝)锁阳 威灵仙(酒洗)当归(洒洗,晒干)各60克 黄柏(酒洗,晒干,盐水拌,酒少许炒)人参 羌活 白芍(微炒)白术(土炒)各30克 熟地60克 大川附子45克(童便、盐水各250毫升,生姜30克切片,同煮一日,令极熟,水干再添盐水,煮毕取出,剥皮切片,又换净水,入川黄连15克、甘草15克,同煮约二小时,取出晒干,如琥珀色,明亮可用)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筋骨酸软无力,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冬日淡黄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14、清肌渗湿汤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 甘草(生)柴胡 木通 泽泻 白芷 升麻 白术(土炒)栀子(生)黄连各3克

功能主治治猫眼疮。由脾经久郁湿热,复被外寒凝结而成。每生于面及遍身,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痛痒无常。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温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处方15、肉豆蔻丸

处方肉豆蔻30克(去壳)诃黎勒30克(煨,用皮)白梅肉30克(微炒)黄连30克(去须,微炒)白矾60克(烧令汁尽)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休息痢久不愈,食即呕吐,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空腹以粥饮下2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处方16、凝露散

处方白及30克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各60克

功能主治治汤、火伤。

用法用量上药共为末,香油调,频搽患处,如有渗出液者干掺。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处方17、犀角大青汤

处方犀角屑 大青叶 玄参 甘草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各4.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伤寒,斑出巳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口大渴,加石膏;虚者,加人参。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

处方18、活龟丸

处方大乌龟1个 黄连30克(九蒸九晒)当归尾10克

制法先以火烧热地,盖龟于其地,逼出臭粪尽,通身用草包扎,外用黄泥固济,炭火煨熟,取肉研如泥,龟壳用牛骨髓涂炙五至七次,至透心酥干为末。再将余药研细,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衰益弱,补阴和阳。治诸虚衰弱及肠风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9、桔梗二陈汤

处方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桔梗 枳壳 黑山栀 黄芩 黄连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治火喘,乍进乍退,食则减,已则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处方20、肉豆蔻散

处方肉豆蔻(去壳,炮)黄连(去须,炒)诃梨勒(炮,去核)各22克 甘草(炙,锉)白术 干姜(炮)赤茯苓(去黑皮)各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0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肠胃受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日三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21、还阴解毒汤

处方川芎 当归(酒洗)生地黄 金银花(去叶)连翘 黄芩(酒炒)土茯苓 细甘草(减半)黄连(酒炒)苦参 麦门冬(去心)白芍药(酒洗)玄参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梅疮余毒未清,蒸灼肝肾,神水窄小,兼有赤丝,黑白混浊不清,看物昏眊不明。

用法用量上药锉末,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六

处方22、加味泻心汤

处方黄连1.5克 犀角1.5克 蒲黄3克 天冬6克 丹参6克 元参4.5克 连翘6克 茯苓6克 甘草1.5克 淡竹叶20张 灯心100厘米

功能主治清心凉血。治心火炽盛,五中烦躁,面红目赤,口燥唇裂,甚则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23、济阴汤

处方连翘 山栀(炒)黄芩 黄连各3克 芍药4.5克 金银花9克 甘草3克 牡丹皮4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护阴消肿。治阳证疮疡,发热,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三次,分服。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

摘录《科枢要》卷四

处方24、人参再造丸

处方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耆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制法上药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金衣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化痰。治中风中痰,口眼喎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5、消风导赤汤

处方生地 赤茯苓各3克 牛蒡子(炒,研)白鲜皮 金银花 南薄荷叶 木通各2.4克 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克 灯心165厘米

功能主治消风祛湿,清心利水。治婴儿由于胎中血热,出生后复感风邪,致生奶癣,头顶或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者。

用法用量水煎,徐徐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六

处方26、清热除湿祛风膏

处方黄连6克 黄柏9克 小生地9克 浮萍草9克 白芷9克 防风9克 当归尾9克 白鲜皮6克 白及6克 僵蚕6克(炒)梅花片0.9克(另研,后对)

制法共研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经湿热所致之唇风、茧唇、唇肿等。

用法用量水煎,滤去滓,再熬浓汁,搽之。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27、香蔻丸

处方黄连(去须)木香 诃子肉(煨)肉豆蔻 缩砂仁 白茯苓各6克

制法上药研末,饭为丸。

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痢,水谷不化,频下恶物,外证毛干唇白,额上青纹,肚胀肠鸣,泄下糟粕。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米饮或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八

处方28、杀虫丸

处方川楝子45克 官桂45克 黄柏45克 黄连24克 鹤虱45克 藜芦30克 贯众45克 花椒30克 明矾60克(煅)干姜45克 乌梅60克 槟榔30克 雷丸45克 芜荑15克 苦楝根60克 使君子60克

制法晒干为末,以神曲末120克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虫疼。(打虫)

用法用量每早空腹时用乌梅汤下9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处方29、薷苓汤

处方香薷 黄连(姜汁炒)厚朴(姜炒)扁豆(炒)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夏月暑泻,欲成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15~18克,用水220毫升、姜3片,煎至160毫升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三十五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加味柴胡汤

处方茵陈草 柴胡 黄芩 半夏 黄连 淡鼓 葛根 大黄

功能主治治酒后胃热,醉卧当风,复盛水湿,致成酒疸,身目黄,腹如水状,心中懊侬,不食,时欲吐,足胫满,小便黄赤,面黄而有赤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

处方31、内疏黄连汤

别名黄连内疏汤(《外科心法》卷七)。

处方黄连 芍药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山栀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30克 连翘60克

制法上药除槟榔、木香为细末外,余并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疮疡热毒炽盛,肿硬木闷,根盘深大,皮色不变,呕哕烦热,大便秽结,脉象沉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先服一二服。以后每服加大黄3~6克,以利为度。

备注方中黄连、黄芩、栀子清里热以解毒;连翘、薄荷、桔梗解表热而消肿;当归、白芍活血和营;槟榔、木香行气散结;大黄通便泻火;甘草调和诸药配合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处方32、黄连黄芩汤

处方黄连6克 黄芩6克 郁金4.5克 香豆豉6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浊。治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温热,燥病也;其呕,由于邪热挟秽,扰乱中宫而然,故以黄连、黄芩彻其热,以郁金、香豆豉宣化其秽。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33、黄连红曲汤

处方黄芩3克,黄连(姜汁炒)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橘红3克,红曲3克,麸炒枳壳3克,建莲(去皮)3克,生麻(炒)0.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痢。主大肠湿热。(妊娠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竹林女科证治》卷二

处方34、加味清胃散

处方黄连(炒)4.5克 生地黄 牡丹皮 当归各3克 升麻6克 犀角 连翘 甘草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清胃凉血。治妇人胃火伤血,唇裂内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犀角、连翘、甘草,原书未载用量。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处方35、黄连犀角汤

别名黄连犀角散(《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黄连3克(去毛)乌梅14枚(擘)犀角9克 青木香1.5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清热杀虫。治伤寒及诸病之后,下部生疮者。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36、清热胜湿汤

处方黄柏 黄连 泽泻 苍术 厚朴 白茯苓 陈皮 甘草

功能主治治暑湿腹痛,痛泻交作,脉弦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37、解郁和中汤

处方陈皮(去白)3,6克 赤茯苓3克 半夏2.4克 青皮(去瓤,醋炒)1,5克 香附末(童便炒)3克 枳壳(麸炒)3克 栀子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神曲(炒)2.1克 厚朴(姜炒)2.1克 前胡2.4克 苏子(研碎)2.1克 生甘草1.2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泄热和中。治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用生姜5片,水煎热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38、七圣汤

处方半夏 黄连 白蔻 人参 茯苓 竹茹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噎膈。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处方39、济阳丸

处方人参180克 黄耆180克 鹿茸1个(酒浸,切片,又切作10块,粉炒)龟膏180克 人胞1个(火焙)麦冬120克 北五味30克 炒枣仁90克 远志60克 巴戟天180克 肉桂90克 白术240克 菟丝子480克 半夏30克 砂仁15克 黄连24克 神曲30克

制法上药十七味,各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滋肾壮阳。治阳痿。

用法用量每日温开水送下15克,服一个月有效。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40、加味春雪膏

别名绛雪膏(《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黄连120克(洗净,用童便2升,浸一宿,去滓用汁,淬炉甘石汁尽,留石为用)方炉甘石360克 好黄丹180克(水飞)乌鱼骨(烧存性)乳香 当归各9克 白丁香1.5克 麝香 轻粉各少许 硇砂3克(研细,水调盏内,放汤瓶中,候干为度)

制法上十味,各为末,另裹起,用白沙蜜600毫升,炼去蜡,下炉甘石末,不住手搅,次下黄丹及诸药末,不住手搅,至紫色不粘手为度,搓作铤子。

功能主治泻火祛翳。治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瘾涩难开,多泪疼痛,或生翳膜。

用法用量每用1粒,新汲水少许化开,时时点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酒、湿面、猪肉、荞麦。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

处方41、胰子汤

处方黄连 胡黄连 川芎 牛膝 当归各4.5克 防风 金银花 米仁 木通各3克 僵蚕7条(炒,研碎)土茯苓1千克(米泔浸一二时,打碎,井水洗净,忌铁)蓖麻子7粒(去黑皮,打碎)甘草1.8克

功能主治解毒托散。治疮毒人虚气弱,不宜汗下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陈酒、河水各1升,煎至750毫升,入前药,并胰子1个,去油净,在内同煎,空腹时服。取汗。虚弱甚者,加人参。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牛、狗、鸡、犬、酒、醋、茶等物。

摘录《医宗说约》卷六

处方42、伏龙肝丸

处方伏龙肝 艾叶(炒)木香 地榆 阿胶(炙令燥)当归(切,炒)黄连(去须,炒)赤芍药 黄芩(去黑心)各30克

制法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赤痢腹痛,四肢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粥饮下,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43、加减芩芍汤

处方白芍9克 黄芩6克 黄连4.5克 厚朴6克 木香3克(煨)广皮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化滞。治滞下已成,腹胀痛。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44、定神至宝丹

处方生地黄(姜汁炒)15克 橘红 贝母 白茯苓(去皮)黄连 远志(去心)石菖蒲 酸枣仁(炒)枳实(麸炒)瓜蒌仁 天花粉 甘草(少许)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诸痫神志不宁,时发狂躁,多言好怒,面容不泽。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备注原方除生地黄、甘草外均无用量。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45、马齿苋解毒汤

处方马齿苋15克,大青叶15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黄连10克,酸枣仁10克,煅龙牡30克(先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主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摘录李林方

处方46、丹参饮子

处方丹参 当归(酒洗)白术(炒)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4.5克 贝母 陈皮 知母 甘草各0.6克 石菖蒲3克 黄连(姜汁炒)1.5克 五味子9粒

功能主治养血清火,化痰安神。主用脑过度而致的健忘。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20毫升,加生姜1片,煎180毫升。不拘时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五十

处方47、清热渗湿汤

处方黄连 茯苓 泽泻各3克 黄柏(盐水炒)6克 苍术 白术各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湿热浮肿,肢节疼痛,小便不利;夏月湿热伤脾,心烦口渴,泄泻溺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

处方48、小清凉散

处方白僵蚕(炒)9克 蝉蜕10个 银花 泽兰 当归 生地各6克 石膏9克 黄连 黄芩 栀子(酒炒)牡丹皮 紫草各3克

功能主治治温病壮热烦躁,头沉面赤,咽喉不利,或唇口颊腮肿者。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去滓,加蜜、酒、童便,冷服。

摘录《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处方49、夺命汤

处方银花 金钱重楼(即草河车)黄连 赤芍 泽兰 细辛 僵蚕 蝉蜕 青皮 甘草 羌活 独活 防风

功能主治主疔毒,痈肿。

用法用量剂量随时斟酌。水煎服。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处方50、消风败毒散

处方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升麻 干葛 黄芩各3克 黄连 黄柏 连翘 防风各2.4克 羌活 金银花 甘草各1.5克 蝉退2个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治梅毒、天疱疮初起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热服。初服加大黄6克,芒消4.5克。大便通利,恶物去净后勿用。

摘录《万病回春》卷八

处方51、黄连橘皮汤

处方黄连12克(去毛)橘皮6克 杏仁6克(去皮、尖)枳实3克(炙)麻黄6克(去节)葛根6克 厚朴2克(炙)甘草3克(炙)

制法上八味,切。

功能主治清热化斑,理气和中,治温毒发斑,胸闷呕吐,目赤口疮,下部亦生疮者。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

处方52、宽中健脾丸

处方白术180克 人参 黄耆 苍术 茯苓 五加皮各60克 黄连(茱萸水炒)白芍 泽泻各75克 陈皮(盐水炒)半夏 香附 薏苡仁 山楂各90克 草豆蔻 苏子 萝卜子各45克 沉香18克 大瓜蒌2个(每个镂1孔,用川椒末9克 多年粪礞末6克,装入瓜蒌内,纸糊瓜口、盐泥固济、晒干煅红为度,去泥与黑皮)

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用荷叶、大腹皮煎汤,煮黄米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顺气宽中。治单腹胀,及脾虚肿满,膈中闭塞,胃口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3、祛风解毒汤

处方黄连3克 黄芩3克 赤芍3克 枳壳(麸炒)3克 黄柏3克 槐花3克 连翘4.5克 大黄(酒蒸)4.5克 苦参4.5克

制法上锉。水煎,空腹时服,或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治痔疮肿痛初起。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54、清气丸

处方青皮 黄连 黄芩 甘草各15克 石膏 檀香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清胃泄热。治口臭。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开水送下。

摘录《丹台玉案》卷三

处方55、大阿魏丸

处方南星 半夏 山楂 神曲 麦芽 黄连各30克 连翘 阿魏 瓜蒌仁 贝母各15克 风化消石碱 萝卜子 胡黄连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6、清热解毒汤

处方升麻30克 干葛15克 赤芍药15克 生地黄30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5克 黄柏24克 黄芩15克 桔梗15克 栀子15克 甘草15克 连翘15克

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每剂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57、清热解郁汤

处方栀子(炒黑)6克 枳壳(麸炒)西芎 黄连(炒)香附(炒)各3克 干姜(炒黑)陈皮各1.5克 甘草0.9克 苍术(米泔浸)2.1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胃中郁热,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滓再煎服。

注意服药后戒饮食半日。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58、鼠粘子解毒汤

处方鼠粘子(炒,研)桔梗 青皮 升麻 黄芩 花粉 甘草(生)元参 桅子(生,研)黄连 连翘(去心)葛根 白术(土炒)防风 生地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酒毒喉闭。由酒毒蒸于心、脾二经,热壅咽喉,喉肿色黄,其人面赤,目睛上视。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59、胡粉散

处方胡粉 黄连 蛇床子 白蔹各1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干癣瘙痒不止。

用法用量面脂调涂,湿即干掺。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处方60、清热调血汤

别名清热四物汤(《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 黄连 香附 桃仁 红花 延胡索 牡丹皮 蓬莪术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有热,加柴胡、黄芩。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