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一生扮演了很多“角色”。
37岁之前,他是神童、才子、七品芝麻官。
37岁之后他是豪宅主人、吃货食神、诗坛老大、高龄驴友……
他是乾隆嘉靖年间,与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的大红人。
他这一生,可算折腾得厉害。
袁枚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的浙江钱塘,祖上也曾在明朝出仕风光,但到了他这一辈,早已家道中落,后来他回忆往昔时也曾发出“惭愧少年贫里过”的感叹。
不过虽然家境穷,家中读书的传统还在,“我年十二三,爱书如爱命”,袁枚从小就爱读书,只是太穷买不起书,“苦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归”。
不怕人聪明,就怕聪明的人还努力。
小袁枚就是那个聪明还努力的人,9岁能做诗,12岁时就和自己42岁的老师同时考上秀才,天资绝伦。
但袁枚实在厌恶科举考试八股文,所以虽然早早就中了秀才,还是熬到23岁那年不得不为考试向八股文低头,这才高中进士 。
对袁枚来说,23岁才中进士有些晚,但对他人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过想在清朝官场混得好,可不是有才华就行。
本来凭他的才能,仕途定是顺风顺水,可袁枚在京城做了三年翰林,最后却因为不喜欢学满文,被判不合格,逐出京官行列,外放做县令去了。
县令一做就是七年,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袁枚对于自己的大材小用也有过不忿和憋屈,但他到任后勤于政务、清正廉明,官声极好。
甚至在改任时,当地百姓将绣有全城人姓名的“万民衣”披在他身上,以表达对他的感恩之情,这已是百姓们所能给他的最高礼遇了。
做了七年县令,虽然官声不错,但袁枚却不开心。
陶渊明曾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清朝的官场比陶渊明那时又不知道夸张了多少倍。
下级参见上级,要小跑着上前、做小跪的姿势,不能发出声音,上级不发话就得一直跪着等等,等级森严、人格打压都是历朝历代最变态的。
忍了七年后,袁枚忍无可忍,他说自己“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于是借口患病,请假休养。
这年秋天,他用三百两银子买了下金陵城郊小仓山北麓的一座废旧庄园,原名隋园,袁枚改名为“随园”。
除了三年后,他应招又前往陕西短暂任职一段时间,袁枚的余生都在这座庄园中度过。
那时他37岁,永别官场仕途,“三十休官人道早,五更出梦吾嫌迟。”
在这里,在随园,他将创造近五十年的传奇。
袁枚购得随园后,用了多年时间对这座荒园进行修葺和改造,造园花费颇多,他又没什么家底,怎么办?
所性虽然从前官不大,才名倒是很大,他便为达官显贵撰写碑铭传记换酬金,袁枚的孙子袁祖志在《随园琐记》中说:
“五十年中,卖文为活,竟有一篇墓志赠银万金者,以故可以扩充园圃结构。”
一篇墓志铭最高曾换得一万两白银,有了这样的收入支撑,袁枚终于将一座废弃的园林修成了当时江南园林的代表。
随园建成之后,袁枚并没有把它圈起来只供自己玩乐,而是对外开放,无论是谁,想来看想来玩,都不阻拦。
到后来,随园成了最受江南文人欢迎的聚会场所,袁枚在这里与相识的不相识的朋友赋诗品评,还在招募了大批门生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