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苏轼一生的经历(苏东坡的起伏一生)

苏轼一生的经历(苏东坡的起伏一生)

苏轼一生的经历(苏东坡的起伏一生)

一、家风严训,造就大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现四川省眉山市)人。父亲苏洵二十七岁之前也是厌烦读书之人,《三字经》里面曾经有过一句描写苏洵读书的句子叫做:“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整日闭门读书,好友相聚很少参加。“苏大哥出去蹦迪啊”“不去,我读书呢”“苏大哥,出去游玩不”“不去,我读书呢 ”苏洵虽说一辈子没考中进士,但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父亲如此之优秀,培养出来的儿子,也是文采大家。弟弟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许是他的哥哥大文豪苏轼太过光辉灿烂了,相比较而言,苏辙的作品就鲜有人知。苏辙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苏轼可以将八十万字《汉书》倒背如流,也造就了苏轼的文学功底。

二、考中进士,扬名天下(恩师相助,仕途顺遂)

公元1056年,苏洵便带着二十岁的苏轼和十九岁的苏辙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层层选拔,二十一岁时,便考中礼部主持考试的第二名的好成绩。苏轼本应该是第一名,由于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某些原因给了第二名,但欧阳修第一眼看到苏轼写的文章心理想“这文章竟写的如此之妙,可谓大才啊,第一名没得说吖”正当欧阳修要为此文章评为第一之时,心中想到能写出如此之优秀的文章之人,必定是我的关门大弟子曾巩,我要是给了他第一名岂不是大家都说我包庇自家学生,给个第二名也不为过嘛,苏轼的文章阴差阳错就给欧阳修评定为第二名,结果出来当日此篇竟不是曾巩的文章,而是眉山苏轼,欧阳修瞬间傻眼。在这之后,欧阳修搜集了一些苏轼的文章,接连感叹;“天才,天才,三十年之后,肯定就没人知道我了,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人地也。”“出人头地”成语出处就是这么来的。苏轼在接下来的考试,拿了个百年第一,越发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势不可挡,从此苏轼便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和帮助,苏轼的仕途之路走得很顺畅。

三、官场变革,被贬常客

普通人的人生是一起一落,而苏轼的人生则是一起然后就是落落落落啊。苏轼为官之道是极受当地百姓爱戴,一心为百姓着想,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讲实事,做实事”一派官员 俗称清官。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实施,苏轼发现变法中充满了漏洞,百姓苦不堪言,苏轼因此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就频繁向宋神宗上书,但恰巧宋神宗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导致苏轼上多少次书都无所事事。苏轼讲话锋芒毕露,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导致得罪了许多人,遭受到变法派小人的陷害,加上当时苏轼上书写了一句:“既然这样,那我不在朝廷做官了,我要去地方造福百姓。”两者一结合苏轼调任到杭州,由中央官员变为地方官员。苏轼到达地方之后,为当地修水井,捕蝗虫,求雨等一系列极受当地百姓爱戴,苏轼的杰出表现却成为变法派小人眼中钉,他们就从苏轼文章里下手,搜寻苏轼的罪证,想要迫害苏轼。苏轼刚调任到湖州做知州时,大祸临头了,发生了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手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关了差不多四个月,苏轼在监狱里自杀的药物都准备好了,但由于太多人为苏轼求情,宋朝皇帝祖先立下一个规矩说:“不能杀士大夫”皇帝因此就把他贬谪到湖北黄州。到了晚年,苏轼再次卷入党派纷争,被贬广东惠州、海南儋州。

四、被贬之路,美食佳人

他人被贬是伤心欲绝的,但苏轼恰恰相反。苏轼是一个很乐观的人,

他是打不死的小强!他不仅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反而从悲伤中走了出来,还呐喊出了千古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苏我是不会被打倒的,要一直坚强,要一直勇敢。”苏轼在被贬的生涯中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食及物品,在黄州因为经济原因买不起牛肉羊肉,只能吃穷人都不想吃的猪肉,但恰巧苏轼阴差阳错研发出了名菜“东坡肉”,没钱买酒喝,那就自己酿,酿出来东坡蜜酒。没钱买衣服,那就自己做,做出了东坡帽。路过岭南之时,吃到当地水果荔枝,便大力向好友推荐荔枝。

五、半生风情,一世真情

苏轼一生有三个伴侣,她们是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和侍妾王朝云。这三位女性,苏轼对她们都是十分珍爱的。苏轼先娶的是王弗,王弗出生于书香门弟,识文断字,明辨是非,不仅在事业、生活上给予苏轼极大的帮助。但很可惜王弗年纪很轻就病逝了,王弗去世十年期间苏轼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贬常客、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等。从前每当苏轼遇到难以抉择之时王弗就会为苏轼提供意见,现在苏轼遇到难以抉择之时却无人再可提供意见了。苏轼因怀念王弗并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继室王闰之跟王弗比起来稍微略逊一筹,王闰之不通文墨但很会做饭,能给牛治病等,主要就是照顾苏轼的生活,二人感情甚好。侍妾王朝云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王闰之在才情方面的不足。因王朝云身上带有王弗的影子,苏轼才在她十一岁时,就从妓院赎回家中,一开始当作侍女养着,成年之后才收为侍妾。苏轼对她们的感情,谈不上厚薄和对谁更为倾心,苏轼对她们同样尊重、讲究平等、互相关爱,都很真挚感人,网上所谓苏轼爱侍妾王朝云,胜于爱两个正式妻子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