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er Guoji xiuzhengzhuyi
[外文]:revisionism of Second International
第二国际后期出现并盛行的为迎合资产阶级需要而系统修改、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思潮。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并未在工人运动中占主导地位。在近半个世纪时间内,工人运动内部许多流派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战胜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引起资产阶级更加猛烈的攻击。1895年F.恩格斯逝世后,曾经是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的E.伯恩施坦于1896~1897年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5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立即获得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者的支持。在《社会主义月刊》上,很快出现“修正主义”一词,以表明这些人自诩要公开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899年,伯恩施坦出版他的修正主义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得到各国机会主义者的拥护,随即形成一个国际性的修正主义派别。190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使用“修正主义”一词作为贬义词批判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派。
修正主义者在哲学方面以庸俗的进化论代替辩证法,以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主张“回到康德那里去”,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并不取决于内在的经济必然性。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否认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学说,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卡特尔、托拉斯等已提供根本消除危机的可能,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抹煞阶级斗争,主张阶级合作,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社会改良,认为社会民主党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改良党,社会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正统继承者。
修正主义是工人运动和平发展时期和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它的社会支柱主要是帝国主义豢养的工人贵族阶层,资产阶级在策略上从暴力镇压转向侧重和平收买,使修正主义在工人运动中泛滥起来。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内的左派曾经不同程度地开展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以В.И.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坚决批判俄国党内的孟什维克并在组织上与之决裂,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来反对修正主义,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转折关头保卫了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的大多数政党由于批判不力,使修正主义在党内逐步占上风,大战爆发后党的领导集团背叛无产阶级,转向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的战争政策,鼓吹社会沙文主义,导致第二国际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