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任脉督脉作用 | 什么是任督脉

1. 什么是任督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2. 任脉,督脉

任督是指身体上的任脉和督脉

3. 督脉跟任脉的作用

源是来源的意思。歧是岔(道);大路分出的(路)。不相同;不一致的意思。词是中医学名词。指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分三条经脉循行。

4. 任脉和督脉的作用

三筋一脉在颈椎周围呀,是颈椎两侧及正中的经筋:膀胱经、胆经、三焦经、督脉,称之为颈椎病的三经一脉。

头部的经脉关键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光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他们的循行方位均由头部历经躯干部、下肢两侧抵止于脚部。手阳明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统称。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和任脉和督脉。

5. 督脉任脉还有什么脉

人的血脉有三种,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6. 任脉与督脉的作用

“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指冲、任、督脉。

一源三歧,是指任、督、冲三脉起源相同而走行各异。督为阳脉之海、任为阴脉之海、冲为血海之差别,亦是人体之精气即一源,因其分布部位、所在脏腑、产生效应等的不同而有体现于温煦推动者即阳,体现于滋润宁静者即阴,有形以濡行于脉中者即为血,故笔者认为三脉循行部位之差异实际反映了人体物质本源发挥不同功能的差异,一源三歧并非仅是经脉循行特点的直白,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体现,也正是源于此,冲、任、督也必然在循行上体现为“一源而三歧”。

7. 任脉督脉是干什么的

较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通常指的是:浮、沉、迟、数、滑、涩、 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音抠)、革、牢、濡、 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 二十八条经脉。《灵枢. 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指的是手足三 阴三阳十二条经脉,左右对称,共二十四条,加上任脉、督脉各一, 以及左右的蹻脉,共计二十八条。

8. 任脉和督脉有什么联系

是指冲脉,任脉,督脉。任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主持妊养胞胎。

冲脉的基本功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能,并同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督脉的基本功能:调节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9. 什么是任脉什么是督脉

中脉是一些宗教里说法,而任督二脉在中医学中提及的。督脉在后背,如果有人俯躺的话 ,你会看到一个地方,就是脊柱那里有一条凹进去的线,那两边的线就是督脉,督脉有两条 。任脉觉得前面的,和督脉相对应。任脉在前,督脉在后。中医来讲 ,任督二脉是相通的。

10. 任脉和督脉分别在哪里

尾闾的位置在尾椎根部。命门穴位于脊椎上与肚脐相平对的部位及附近区域成为命门。尾闾与命门穴,都属于人体督脉,在中医及气功学里是用来冲破气积,起到使任脉与督脉相通的作用。只有任脉与督脉通畅了,人体才会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

11. 任脉督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年轻时练功,看了大量的练功的书,都会提到这些经脉、穴位的事情。中医更是重视这些了。 我的爸爸是一位老中医,我年轻时,他就给我讲过经脉是真实存在的,还举例子说,是一种“电信号”,能用仪器测量。但看不到。当时我是不信的。 现在,经过一年的练功,慢慢体会到了经脉这个东西。以前,我一直以为古人一定是通过某种方法,发现了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然后定位了具体的经脉路线和穴位位置,并绘制成图,否则,这些看不到的东西,是怎么被发现的呢?类似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样。 现在基本证明,我的猜想是对的,因为我已经可以感受到身体的经脉路线了,但穴位位置好把握不好。古人一定是和我一样,经过千百年的、无数练功者的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黄帝内经的书和各种经脉的讲解典籍。 我怎么感受到的呢? 不是突然的,而是一年的练功过程中,逐步身体发生了各种变化,慢慢形成各种温热的线路,比如从脚心开始,沿着腿内侧,慢慢上升到咽喉,并分叉继续上升,我感受到了这个线路,但不知道是什么,就查阅经脉图,原来这是冲脉的路线。 类似的,也感受到了任脉和督脉,阴跷和阳跷等等几条,但其他的还在“疏通”中,也体会到了中医的“气”的含义,当然不是气体了,不是那些气功伪书所说的“气”了。妙不可言。 我正在努力去体会穴位,我想,经脉上的穴位,一定是有特殊感受的地方,这些特殊感受的地方,就是先人定位的“腧穴”。 目前感觉好像穴位的地方更热一些,或者经常会“跳动鼓气”一样的感觉,但还不敢确定,以后再慢慢探究。 我想,随着功力的增强,所谓真气的更充盈,这些地方一定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