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水体的功能和作用 | 水体的环境功能

1. 水体的环境功能

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

按此概念,也可以说水环境是反映水体可利用的各种水资源及防御水灾害的能力状况,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改造形成的能力状况,即自然水环境和社会水环境。自然水环境包括四个方面因素: (1)径流量——由自然界水体径流可供补充的水量,是反映可供社会使用的水供给资源能力; (2)水生态——水质自然状况与水质恢复的自然能力; (3)水空间——在自然地势条件下连续水体所涉及的区域空间及水体聚集深度,是反映水体作为航运、养殖、娱乐条件的能力; (4)水能源——水体因自然地势运动所产生的能量,是反映可供社会利用能量的能力。社会水环境因素包括二个方面: (1)水安全——主要反映社会治理水体防止灾害的能力,包括防御洪水和排除内涝; (2)水景观——由水及岸线自然地貌、人文设施所形成的景观,是反映城市滨水环境及文化内涵的能力。2.2水环境规划对象 依据《环境规划学》理论,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诣在通过保护和改善、利用各类水资源,以满足人类生产活动,从而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水环境规划的基本对象就是对上述自然与社会水环境六类因素进行保护和利用,即径流量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空间利用、水能源利用、水安全控制、水景观利用。水环境规划按规划范围一般分为流域水环境规划、地区水环境规划和城市水环境规划,而规划范围不同对六类基本对象有不同的选择。

2. 水体环境概述

城市水环境包括生物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水资源供给程度、水体质量状况等多项内容。

全区域、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实现水生态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结合总体规划与地形特点,对水系进行系统规划,将水污染控制、水利调度、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起来,可以解决生态系统破坏、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3. 水体的作用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将增大许多国家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风险,将继续对各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对水资源供需、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沿海地区等的影响更为显著。那么,水安全将受到怎样的挑战,我们将如何应对?

专家说:第四次IPCC的评估报告基本上认为,人类的活动是近50年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暖会使大气水循环的速度加快。大气水循环速度加快之后,更容易产生一些气候极端事件。例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同时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可能增大。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专家指出,气候变化对水安全的影响有四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供水安全,就是有没有足够的水给人们用。过去的3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我国北方的河流径流量大大减少。海河流域降水减少10%左右,径流量减少40%~60%。在黄河中游减少30%~40%,以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

第二是洪水安全,气候变化使洪水发生的概率增大。气温增高,大气保持水汽的能力加强,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产生强降雨,一些局部性的暴雨有可能增多加强。还有全球变暖使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使得沿海地区的防洪形势进一步严峻。

第三是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气温升高之后,对水体生物的生活环境会产生影响,水体生物的分布会发生变化;水体容易产生蓝藻、富营养化等问题,再加上降雨减少,径流减少,对水的稀释能力变小,自净能力减弱。

第四是水工程安全。一是全球变暖使得洪水的强度和频率发生变化。二是气温的升高,影响工程材料的耐久性。

面对气候变化对水带来的影响,各国应该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应对。在防洪方面,加强了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加大了对江河堤防体系和海堤建设的投入。

4. 水体环境的四大特征

北方的区域很大,有些地方的水不好(例如天津的部分地区水中含有过量的氟化物),有的地方水很好(例如北京西部玉泉路附近的地下水甘甜可口),但是大部分北方地区的水是硬水,含较多的钙、镁等矿物质,应该烧开了再喝更好,以免引起腹泻(水质过硬能引起腹泻)。另外,北方的水多为地下水,烧开了也还是硬水,不会变成软水的。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武汉、长沙、成都等12个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状况调查、监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的水源普遍存在着低浊、高藻、微污染的特征.据统计,78.6%的水源浊度平均值处于50NTU以下,63.6%的水源藻类污染严重,57.1%的水源微污染状况正逐渐加剧。

5. 水体的环境功能包括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两方面:

1、自然污染。是由于自然规律的变化和土壤中矿物质对水源的污染。

2、人为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所说的水污染是指人为污染。它包括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带来的水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之:工业污染源由于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工艺、不同原料、不同管理方式,排放的废水水质、水量差异很大。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之: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村污水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素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之: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洗涤水,一般固体物质小于1%,并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需氧有机物类、病原微生物类及洗涤剂。生活污水的最大特点是含氮、磷、硫多,细菌多,用水量具有季节变化规律。

城市生活垃圾带来的水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碎玻璃、金属制品等。中国人口多,生活垃圾多。超过5亿城市居民每天产生1公斤生活垃圾,超过10亿农村居民每天产生0.5公斤生活垃圾。由于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生活垃圾利用率低。在堆填工程中,大量的酸性和碱性废水,如汞、铅和镉,从有毒物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排放,渗入地表水或地下水,在水体中产生黑臭味。不能利用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我国60%的河流存在氨氮、挥发酚和高锰酸盐污染,氟化物严重超标。水体失去自净功能,影响水的繁殖和水资源的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饮用水和农产品的安全。

扩展资料: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6. 水体在环境景观中的作用

一是补充空气中的水分;

二是可能吸收空气中的灰尘;

三是温度调节作用,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对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强的作用。

四是有强化城市景观的作用,俗话说的好,无水不活,一个城市没有水,那就没有了活力。

五是城市水域对于城市环境的作用: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消弱噪声、----

六是水是生命之源

水生环境是生物的原始故乡,又是动物发展的良好场所。人类社会早期就从事渔猎生活,水生动物很早就成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并且在人类进化史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渔猎导致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发明,使体力和智力第一次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人类步入以生产力改造自然的伟大时代。

7. 水体的生态功能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

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

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

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

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

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

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

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

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

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

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8. 水体功能划分

污水和自然水源一样,都可以作为水源使用。

但由于水的使用用途不同,对水中的杂质的种类浓度要求不同,处理要求也不相同。水的处理可以分为两块,给水和排水,二者统称为水处理。其中污水的处理一般划归至排水,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回用可以划归为给水处理,二者的界限为针对使用水源的单位的水的流向。污水处理有1 :地面冲洗;2:绿化浇花;3:厕所冲洗;4:车辆冲洗;5:景观补水;6:消防用水;7:地下水补水;8:农田灌溉;9:生产回用;10:锅炉/空调冷凝水;11其它杂用。其中部分高危废水不允许回用或限制回用,如传染病医院废水,含毒性物质废水(如含氰化物等危险毒性物质的电镀废水,部分化工废水等可以处理后回用生产,但不得回用于绿化;冲厕;灌溉等生活杂用。)

9. 水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历时几百年,对自然带来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已经难以修复.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1962年美国学者出版《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九五”计划决定实施可持续战略,“十五”计划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首次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0. 水体的环境功能是什么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这一界限称为水体的自净容量或水环境容量。

影响水体自净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受纳水体的地理、水文条件、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水温、复氧能力以及水体和污染物的组成、污染物浓度等。

流速、流量直接影响到移流强度和紊动扩散强度。

流速和流量大,不仅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稀释扩散能力随之加强,而且水汽界面上的气体交换速度也随之增大。

河流中流速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大,有利于自净;枯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小,给自净带来不利。

河流中含沙量的多少与水中某些污染物质浓度有一定关系。

例如,研究发现中国黄河含沙量与含砷量呈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泥沙颗粒对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一旦河水澄清,含砷量就大为减少。

水温不仅直接影响到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化学转化的速度,而且能通过影响水体中微生物的活动对生物化学降解速度产生影响,随着水温的增加,bod(生物耗氧量)的降低速度明显加快。

但水温高却不利于水体富氧。

易于化学讲解、光转化和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显然最容易得以自净。

例如酚和氰,由于它们易挥发和氧化分解,而又能为泥沙和底泥吸附,因此在水体中较易净化。

难于化学讲解、光转化和生物降解的污染物也难在水体中的得以自净。

例如合成洗涤剂、有机农药等化学稳定性级高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状态下需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它们以水流作为载体,逐渐蔓延,不断积累,成为全球性污染的代表性物质。

水体中某些重金属类污染物可能对微生物有害,从而降低了生物降解能力。

11. 水体的环境功能有哪些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水质、水色、水深、面积、土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等。在可能条件下,应采取各种措施改造池塘,创造较好的环境条件。

(1)位置:翘嘴红鲌的成鱼养殖对池塘条件要求并不太严格,一般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或农村的小水塘、沟渠都可以养殖。但是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还是要选择紧靠水源、水量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方便,也方便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对于翘嘴红鲌的规模化养殖,它的鱼池通常是成片开挖的,设置方式一是并联式放置,二是串联式放置,三是田字形放置。

(2)水流与水质: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流和水质条件,水质要求清新,水源充足,以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水最好,也可以用自备机井提供水源,水质要满足渔业用水标准,无毒副作用,对水源每年夏、秋季要经常进行水质测定。翘嘴红鲌成鱼池塘养殖时,数量较多,投饵施肥量也大,水质容易恶化,必须经常注入新鲜水调节池塘水质,要求水体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池水略偏碱性,pH 7.2~8.5,总硬度在5~8德国度,有机物耗氧量应在30毫克/升以下,氨应低于0.05毫克/升。

(3)底质:土质要求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保温能力,还要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培育和增殖。根据生产经验,以壤土最好,黏土次之,沙土最劣。池底淤泥的厚度应在20厘米以下,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池水肥沃有很大作用。池埂周围最好有1米左右的水葫芦或水花生,以防止翘嘴红鲌跳跃时碰到埂壁,造成受伤。池底还应挖2~3条深沟,便于干塘时捕捞。

(4)面积:面积一般为3~5亩,最大不超过10亩,这样的目的一是为了便于管理,二是可以保证水质稳定。同时,池内渔业机械、增氧设施配套齐全,高产池塘要求配备1~2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以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样大小面积的成鱼饲养池既可以给翘嘴红鲌提供相当大的活动空间,也可以稳定水质,不容易发生突变,更重要的是表层和底层水能借风力作用不断地进行对流、混合,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如果面积过小,水环境将不太稳定,并且占用堤埂多,相对缩小了水面。但是,如果面积过大,投喂饵料不易全面照顾到,导致吃食不匀,影响翘嘴红鲌的整体规格和效益。

(5)水深: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是一种新品种的精养方式,因此对池塘的容量是有一定要求的。根据生产实践,成鱼饲养池的水深应在1.5~2.5米,面积大的池塘可以适当深些。这是因为这种水深的池塘容积较大,水温波动也小,水质容易稳定,可以增加放养量,提高产量。但是池水也不宜过深,如果用山谷型水库来改造成为精养鱼塘就不合适,这是因为这种池塘的水位一般都达到4米左右,深层水中光照度很弱,光合作用产生的溶氧量很少,浮游生物也少。

(6)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池塘的形状一般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长宽比为3∶2为好,池塘周围应没有高大建筑和树木遮挡阳光和影响风的吹动。

如果池塘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应加以改造。通常可采取“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的方法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