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磷酸激酶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原理
丙酮酸激酶
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之一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别名丙酮酸磷转称酶、磷酸丙酮酸激酶,其分子式wieC9H9N,缩写式为ATP:丙酮酸-2-O-磷酸转移酶。在糖酵解系统里,它是催化形成第二个ATP反应的酶。EC2.7.1.40。能以磷酸烯醇(phosphoenolpyruv- ate)丙酮酸和ADP生成丙酮酸和ATP·ΔGo1=-7.5kcal。除需要二价金属离子外(Mg2+和Mn2+)外,还需要一价金属离子(K+.Rb+,Cs+),在生理上起作用的大概是K+。分子量约25万。是催化ADP为ATP的形成,结果是形成丙酮酸的终产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丙酮酸激酶外文名Kinase(phosphorylating), pyruvate别名丙酮酸磷转称酶磷酸丙酮酸激酶
目录
作用
丙酮酸激酶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变为ATP和丙酮酸,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有M型和L型两种同工酶,M型又有M1及M2亚型。M1分布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M2分布于脑及肝脏等组织。L型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肾及红细胞内。心肌细胞坏死后,PK释放入血,PK的测定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
2. 激酶与磷酸酶
不相同!!
第一阶段糖酵解,需要先后用到下面的催化剂:镁离子,己糖激酶,磷酸己糖异构酶,磷酸果糖激酶,醛缩酶,丙糖磷酸异构酶,NAD+,磷酸分子,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烯醇化酶,丙酮酸激酶,钾离子
第二阶段三羧酸循环,需要先后用到下面的催化剂: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镁离子,α-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酸硫激酶(注意这货在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中参与的反应不一样),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NAD+
第三阶段氧化磷酸化,注意不同种类生物都有差异,今只列举典型哺乳动物需要用的: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电子传递-黄素蛋白脱氢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
除开琥珀酸脱氢酶等少数几个有参与多个阶段,三个阶段整体看起来使用的酶或者催化剂都是不一样的。
3. 磷酸肌酸激酶作用是什么
CPK是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制程能力强才可能生产出质量、可靠性高的产品。
CPK的值越大说明生产的控制越精确,但是生产质量控制同样也需要成本的, 即使考虑到长期的制程波动,CPK的值一般大于1.67就算是达标了, 超过2的话, 就有点能力过剩。
Cpk的评级标准:
A++级 Cpk≥2.0,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
A+级2.0 > Cpk ≥ 1.67 ,优。应当保持之。
A 级 1.67 > Cpk ≥ 1.33,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
B 级 1.33 > Cpk ≥ 1.0,一般。状态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A级。
C 级 1.0 > Cpk ≥ 0.67,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
D 级 Cpk<0.67,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4. 磷酸激酶有哪些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P)或肌酸激酶(CK):是心肌酶谱检查的一个项目,其值升高明显代表心肌损伤。
5. 磷酸激酶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原理呢
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不能被直接利用,而必须先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TP,才能供生理活动之需,这一反应过程由肌酸磷酸激酶(CPK)催化完成。
6. 磷酸酶作用机制
1
第一种是利用储存在人体肌肉组织中的ATP直接供能。
一个ATP分子分解产生约33.47kj能量,产能快、输出高,在运动开始阶段迅速提供大量能量,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力量最大。例如1RM卧推最要就是依靠储备ATP供能。但ATP的机体储存非常有限,普通人身体中仅有约0.5kg左右的ATP储备量,只能维持剧烈运动不到1秒时间,之后细胞必须持续合成ATP。
2
第二种是利用CP(肌酸磷酸)生成ATP持续供能。
如同手机电量消耗完后我们需要给充电一样。把ATP比喻为充满电的电池,那么ADP就是使用后的空电池。CP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就相当于给电池充电的过程,之后我们就获得“充满电量”的ATP继续为人体供能。如果说ATP是手机电池,那么为“空电池”充电的CP就是能量储备库--充电宝。
在100米短跑这种短时间尽全力运动中,消耗了储备的ATP后,会通过消耗储备的CP生成ATP进行提供运动所需能量的供能方式成为ATP-CP供能系统。这两种供能化学反应所提供的能量只能维持剧烈运动约6秒左右时间。
3
第三种是肌酸(C)与磷酸基团(Pi)合成CP恢复能量储备。
充电宝只使用不充电也不行。ATP源源不断的生成需要消耗大量CP,磷酸肌酸是一种特殊的高能化合物,在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等细胞中大量存在,储备量是ATP的4至5倍。但一段时间消耗后需要合成补充,C与Pi在酶(肌酸磷酸酶CPK)的作用下生成CP,达到恢复能量储备的目的,相当于给充电宝充电。
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提供,ATP-CP供能系统在运动开始约6秒内主要供能,特性是高强度短时间。有储备ATP直接供能和ATP再生两个阶段,随后转入无氧供能。
7. 磷酸酶有什么作用
目前发现的天然核酶其化学本质均为RNA,其催化作用主要有:
①核苷酸转移作用,②水解反应,即磷酸二酯酶作用,③磷酸转移反应,类似磷酸转移酶作用,④脱磷酸作用,即酸性磷酸酶作用,⑤RNA内切反应,即RNA限制性内切酶作用.而人工合成的核酶其化学本质为DNA,故又称为脱氧核酶,其催化作用为水解RNA分子的特定部位.
8. 激酶与磷酸酶的区别
两种缓冲液虽然都很常用,但是本质上还是有些区别的。PBS 溶液的PKa值会随着缓冲液的稀释而变化,而且抑制多数酶的活性,包括激酶,磷酸化酶,脱氢酶等。Tris 受缓冲液的浓度和使用温度的影响。可以参与多种酶反应。
磷酸盐起着缓冲作用的。而氯化钠,起着调节渗透压的作用。一般来说,如果与细胞打交道,应该是pbs。而只是化学反应,可以用pb就行了。
PBS是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一般作为溶剂,起溶解保护试剂的作用。它是生物化学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缓冲液,主要成分为Na2HPO4、KH2PO4、NaCl和KCl,由于Na2HPO4和KH2PO4它们有二级解离,缓冲的pH值范围很广;而NaCl和KCl主要作用为增加盐离子浓度。如有需要PBS还可以补加1 mmol/LCaCl2和0.5 mmol/LMgCl2,以提供双价阳离子。 注:PBS不是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
9. 磷酸化酶的主要作用是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几乎是地球所有能量的来源。我们本身无法直接利用这些能量,但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光合作用”成为了生物摄取这些能量的有效途径。如果将太阳比喻为一座巨大的能量宝藏,那么光合作用则是我们拿到这宝藏的藏宝图。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认识光合作用只有三百年左右时间,但是植物早在30亿年之前就进化出这一功能,科学家通过观察南罗得西亚石灰岩中原始藻类的构造得到这一结论。随后经过26亿年的水中生活和4亿年的陆地生活,现代生物进化出现在的光合系统。
两千多年前,人们受到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然而,1648年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通过种植柳树的实验,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他将柳树和土壤称量后种植,五年后发现柳树增重75千克,但是土壤只减少了57克。海尔蒙特认为柳树的生长物质来自他浇树用的水,但他忽视了植物生长需要空气跟阳光。不过,这是植物营养研究中第一次定量实验的伟大尝试。
1727年,英国植物学家斯蒂芬.黑尔斯才提出植物生长要以空气为营养的观点。而英国的著名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养分。
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发现植物可以恢复因蜡烛燃烧而变 “坏”了的空气。他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把一直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了。接着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的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同样植物和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中也能够正常的活着。最后他得出结论:植物能够更新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但是他并没有发现光照的重要性。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和实验完成与1771年,因此把这一年定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年份。
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重复他这一实验,直到1779年,荷兰的植物生理学家英根豪斯发现只有给植物提供足够的光照,植物才能将空气 “净化”。此外他还发现在暗处植物不仅不能使空气净化,反而会像动物一样把好空气变坏,这些实验为人类认识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础。
1782年瑞士的J.Senebier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指出植物净化空气的活性除了与光有关之外,还取决于固定的空气(即后来知道的二氧化碳),但是由于当时化学发展水平,人们并不清楚植物在暗中释放的是什么气体。
直到1785年,人们弄清楚空气的组成成分后,人们才明确认识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是氧气,而呼吸过程中释放的是二氧化碳,此时人类对光合作用才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无数科学家又继续对光合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绩。
1804年,瑞士人N. T. De Saussure通过定量实验证明:植物所产生的有机物和所放出的总量比消耗的CO2多,进而证实光合作用还有水参与反应。
1864年J. V. Sachs发现照光叶片遇碘会变蓝,证明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淀粉)。
19世纪末,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H2O,能源是太阳辐射能,产物是糖和O2。
20世纪初,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有了突破性进展,里程碑式的工作主要是:Wilstatter等(1915)由于提纯叶绿素并阐明其化学结构获得诺贝尔奖。
1940年代~1950年代末,M. Calvin等用14C研究光合碳同化,阐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生化途径。M. Calvin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相继确定了CAM途径(M. Thomas,1960)和C4途径(M. D. Hatch和C. B. Slack,1966)。
1965年,R. B. Woodward因全合成叶绿素分子等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
1980年代末期,Deisenhofer等测定了光合细菌反应中心结构,取得了解膜蛋白复合体细节及光合原初反应研究的突出进展,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奖。
1992年,Marcus因研究包括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在内的生命体系的电子传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1990年代末,催化光合作用的光合磷酸化和呼吸作用的氧化磷酸化的酶的动态结构与反应机理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Walker和Boyer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界中已发现的光合作用系统有三种:C3、C4及CAM植物。
生物通过几十亿年的进化获得了这种神奇的能力,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有更多的重大发现,将人类利用能源的能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0. 酶的磷酸化由什么催化
去磷酸话是由于DNA连接酶催化DNA连接时需要有磷团体的存在,载体在经酶切后会在切点保存1个磷酸基团!!
磷酸化.我在进行去磷酸化时一般使用下面的方法:
反应体系 60ul ,其中
CIAP(TAKARA或MBI) 2ul
CIAP buffer 6ul
酶切后的回收产物 50ul
ddH2O 2ul
反应条件 37度 30分钟,可以获得非常彻底的脱磷效果。
11. 肌酸激酶是什么意思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活性测定可以,用于骨骼肌疾病及心肌疾病的诊断。通过做TNT、心电图,明确是否是急性的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