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计。反客为主,原意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客人与主人位置倒置,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就了客位。此计在军事战略方面,往往反映在同盟军中,起主导地位的主盟者,反被颇费心思的从盟方所支配、戏弄,从而达到从盟者所设计的圈套之中。
原文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解读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文言文】古人按语说: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一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足须握机;第五乃成功。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李渊书尊李密。汉高视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一役,一亡举之(《史记》卷八《汉高祖》)。
【解释】客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渐渐掌握了主入的机要之处的话,就已经反客为主了。按语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五步: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概括地讲,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慢慢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来。分成五步,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莽撞,泄露机密,只会把事情搞坏。用在军事上,就要把别人的军队拿过来,控制指挥权。按语称此计为“渐进之阴谋”,既是“阴谋”,又必须“渐进”,才能奏效。李渊在夺得天下之前,写信恭维李密,后来还是把李密消灭了。刘邦在兵力不能与项羽抗衡的时候,很尊敬项羽,鸿门宴上,以屈求伸,对项羽谦卑到了极点。后来他力量扩大,由弱变强,垓下一战,终于将项羽逼死乌江。
总结
所以古人说,主客之势常常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关键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故事一
袁绍和韩馥,应当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袁绍犯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
他首先绘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想找个由头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他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
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吗?最近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
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故事二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泾阳的守将是唐朝着名将军郭子代,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竣。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中间的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郭子仪想到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
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一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营去。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酒宿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
用计案例
春秋时,宋襄公因平定齐国内乱、成功地扶助齐世子昭为齐君侯,于是就有了主盟称霸的企图。他先约滕、曹、邾(音:朱)、郐(音:快)等小国盟会,第二年,又召集齐、楚盟会,楚成王十分看不惯宋襄公自以为霸、自不量力的高傲行为,但为了给宋襄公还以颜色,而答应参加盟会。宋公子目夷对襄公进谏道:“楚成王存心不良,他突然答应会盟,其中必有诈,君王你一定要严加防范为好。”,襄公怒色地说:“我是以仁义、守信为准则的,我是主盟者,如果我首先违反了同盟规定,那我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众诸侯国呢。”,宋襄公屡次不听从目夷的良谏,简装前去赴会。而楚成王却事先安排一千名兵士假装文客,悄悄地尾随而行。等到众诸侯国国君一齐拜坛会盟时,只见楚成王一声号令,其一千兵甲脱掉外服、露出全身的作战铠甲,又纷纷拿出暗藏的刀剑,齐刹刹地从两旁杀出,令在场的君主们惊恐万分。楚成王下令捉住宋襄公,列数其数大罪状,反而夺了他的盟主之位,众诸侯君主迫于他的淫威,只得唯唯是婼。后来,幸好宋大夫公孙固同公子目夷等设计,才迫使楚成王释放了毫无价值的襄公。
林冲发怒杀王伦
《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等人智劫生辰纲,又在石碣村大败官兵之后,便投奔了水泊梁山。
不料,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担心众豪杰入伙之后,危及自己所坐的第一把交椅,竟不愿意收留。
梁山内的好汉林冲对王伦愤愤不平。“智多星”吴用窥破其中隐情,便决定唆使林冲火并王伦。
次日,吴用在与林冲交谈中表示:既然王伦不愿收留,只好另投别处,劝林冲不必为“新兄弟”而与王伦翻脸。林冲是一个性情耿直的汉子,经吴用这么一激,反倒生出火并之意。那天,王伦以“粮少房稀”,“一洼之水难容众多真龙”为由,对晁盖、吴用等人下了逐客令。林冲再也按捺不住了,直言痛斥王伦笑里藏刀,言清行浊。吴用乘机劝林冲“不要火并”,并派人看住山寨的其他首领。林冲骂得兴起,顺势一刀斩了王伦,随即提议晁盖为山寨之主。晁盖表白自己“强宾不压主”,但盛情难却,还是坐上了山寨的头把交椅。
吴用智激林冲杀了王伦,使晁盖等好汉从求人收留的宾客,一变而成为山寨的主人。这便是典型的反客为主。
宁王造反先发制人
宁王朱宸濠的反叛行为被披露后,明武宗立即下旨搜查宁王在京的死党,并派大臣赴南昌宣读圣旨收撤宁藩。宁王派往京师打探情报的侦卒飞速回南昌报信。
这时,朱宸濠正在宁王府开筵祝贺自己的生日,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后立即召谋士刘养正等人商议对策。刘养正认为,事已至此,非常危急,要先发制人,利用祝贺生日之机,将江西官员一网打尽,然后,揭起反旗,夺取帝位。
朱宸濠生日的第二天,诸官员陆续来到宁王府谢宴。拜见已毕,忽见府中出现许多披甲带刀的武士,大家正在惊愕之际,朱宸濠立于露台之上,宣布奉太后密诏,准备起兵入朝。众官见状,只好面面相觑,不敢有异词。惟有巡抚孙遂、按察司副使许逵出来表示反对,这二人当即被卫士捆绑起来,押出斩首。
随后,朱宸濠命刘养正为右丞相,李士实为左丞相,并草拟檄文,传达四方。宁王的军队顺江攻下九江、南康等地,一时间,数城俱陷。明廷闻报,惊恐万分,急忙调兵遣将前去平叛。
宁王朱宸濠在阴谋刚刚败露时,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将江西官员一网打尽,并乘机起兵,使明廷在突然的事变之下,措手不及,一度陷于被动。
英荷争夺海上霸权
17世纪中叶,英国正在向海上霸权的宝座冲刺时,又遇到了一个新的强大对手——荷兰。当时的荷兰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拥有近2万艘商船,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大英帝国不能容忍荷兰人对财富的聚敛和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衅。为牢固树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夺取荷兰人的商业利益,英国准备与荷兰人进行一场生死较量。但是,由于荷兰人大都进行正当的海上运输和贸易,很少有侵犯英国利益的行为,英国一时找不到发动战争的借口。
英国人终于精心策划出一条激怒荷兰人的计策。1651年10月9日,英国议会悍然通过《航海条例》,规定凡英国的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该条例实际剥夺了荷兰人经营海上运输的权力,激怒了“海上马车夫”。英、荷双方剑拔弩张,战争迫在眉睫。这正是英国希望出现的局面。由于英国对战争蓄谋已久,有充分的准备,而荷兰人是仓猝应战的,因此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荷兰失败而告终,荷兰被迫承认《航海条例》。从此,荷兰丧失了海上贸易的主宰地位,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俾斯麦借火点烟
1851年5月11日,法兰克福邦联议会来了一位新代表,他就是年仅36岁的俾斯麦。法兰克福邦联议会由各邦诸侯代表组成,为争取邦联的领导权,各邦诸侯代表们之间面和心不和。
当时奥地利在各邦中势力最强大,而俾斯麦所代表的普鲁士势力相对较弱。在邦联议会中,他对奥地利人藐视一切的做法十分不满,想找机会对奥地利人提出挑战。
在议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只有担任主席的奥地利人才有权吸烟。俾斯麦看不惯这种做法,在一次会议中,当主席抽出一支雪茄烟时,他也立即拿起一支烟,并向主席借火点燃,大模大样地抽了起来,以此表明普鲁士与奥地利是平起平坐的。当然,因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很难争取真正的平等,但俾斯麦这一举动令主席和其他各邦代表刮目相看。
外交中的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它的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含义。开展外交活动,不能忽视这些礼仪的作用,要从细微处入手,争得外交上的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