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近日在海南省考察种业。他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放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扎实做好种质资源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为种业扭亏为盈打好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许多来源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是优良种质资源储备不足,准确鉴定和发掘不足。为了扭转种子产业,实现种源的自主控制,必须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当务之急是开展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底数。
重视种质资源的原因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之所以要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因为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农业部负责人表示,当前,种业之争本质上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拥有更多的种质资源,谁就拥有育种的优势和种业竞争的主动权。没有独立的资源,就不会有独立的品种。
同时,农业种质资源的分布不是静态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该负责人介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较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基因和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损失难以估量。
因此,组织新一轮普查,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的家底和发展趋势,进行抢救性收集和保存,成为种业扭亏为盈的首要任务,也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胡春华来到屯昌、琼中县、儋州市、临高县,考察了生猪养殖场、天然橡胶基地、罗非鱼种苗基地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胡春华指出,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全面普查农业种质资源,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分类鉴定,切实摸清家底。要分类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和管理好原产地保护区、活体种子保种场和种质资源库,构建完整的保护体系。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原种保护,保持品种纯正,保持保种所需群体数量和质量,及时更新复壮。要以生产应用为导向,搞好新品种选育,推进良种联合研究,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要培育壮大种子企业,支持企业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新品种开发。
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万平说,这“五要”是种业成功的关键,也是构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的重要方面。他说,全面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家庭的财富,然后分类保护
目前,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除了面临疫情导致工厂倒闭、芯片短缺等严峻问题外,还面临着橡胶等原材料短缺的问题。比如,为了保证原材料的储备,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之一的法国米其林已经开始通过空运来解决港口拥堵和海运延误的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橡胶的进口量也同比大幅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1月至4月,中国进口了236.7万吨天然和合成橡胶(包括胶乳),高于2020年同期的215.8万吨。
9.7%。海南是中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区,天然橡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物资。胡春华在上述考察中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新品种和适用机械研发推广,全面提升天然橡胶产能、品质和效益。
在中国,天然橡胶生产的主力军是农垦集团,个人或私营企业基本不生产。而近年来,受天然橡胶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中国每年橡胶产量不断下滑,2020年仅为75万吨,占全球5.5%。
由于产量远低于消费量,导致中国天然橡胶的进口依存度较高。据统计,2019年,中国天然橡胶表观消费量为325.46万吨,进口达245.6万吨。这意味着,进口依存度达到75%。
对外依存度之所以这么高,除了气候因素外,还有种植体制方面的制约。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橡胶为热带植物,国内适合种植橡胶区域有限,主要是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而这些地方又是热带水果、甘蔗的主要种植地区,因而作物之间争地激烈,导致土地租金成本高。而且橡胶从种植到开始割胶至少5年,普遍在8年,丰产期需要达到15~20年后。
总结来说,土地成本高、前期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国内橡胶种植。
在国际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东南亚,其适合种植橡胶的面积大,山地坡度、积温和水汽条件好,橡胶单产较高。全球橡胶园除品种以外,管理差异不大,大部分都是人工割胶、采收,但是在采收后的乳胶处理方面,由于东南亚地区的采收环节管控到位,乳胶杂质相对少,质量高。
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所长黄华孙表示,与东南亚等橡胶主产地区相比,海南温度低多台风,天然橡胶产量低,且割胶环节人工成本高,在生产种植上不具备比较优势。
“胶工流失的问题存在已经不是一两天了。”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建堂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连续9年来,国际胶价持续低迷,加之西联片区靠近海南儋州市区,许多胶工迫于生计压力,陆续外出打工。目前,胶工流失、老龄化现象严重。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胶价长期低位运行,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胶农增收压力加大,产业基础严重受损,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危机。
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9年末,全省橡胶种植面积790.35万亩,同比减少0.28%,占全国面积的45.66%;干胶产量33.08万吨,同比减少5.67%,占全国产量的40%。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新品种和适用机械的研发推广。
林国发称,在推广新品种同时,对橡胶园进行改造,适当密植方式及橡胶园平整,提高橡胶生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如自动割胶、采收降低人工成本。另外,生产标准化,降低乳胶中杂质,提升橡胶品质。通过不断推广新品种,逐步提升机械化水平,降低单位成本。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人力割胶成本占到生产成本的60%以上,中国大面积植胶几十年来,生产上仍完全依赖人工割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割胶工作,迫切需要实现机械采胶、解决产业用工荒难题。
他提到,科技手段被认为是破题的重要手段。科研人员正在推动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比如提高优良新品种的覆盖率,推广电动胶刀等创新工具,推行具有省工特点的低频割胶技术以及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的宽行窄距种植模式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