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军营】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照星 方姝阳
深秋的长沙,天高云淡,漫江碧透。在湘江之畔的国防科技大学,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号角已经吹响,一系列举措正稳步推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军队院校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国防科技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讲话精神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围绕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组织专题议教议训,深入研究完善办学定位与目标,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研究论证,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蓝图。
将冷冰冰的“说教”变成热乎乎的“浸润”
连日来,远在距长沙千里之外的段晓君教授变得十分忙碌,面对指挥大厅屏幕上滚动的数据,她要快速地记录下来,对试验设计方案和评估方法提出优化和改进方案,为学员带去一线部队实战实训的“一手资料”。
同样的场景在国防科大课堂上比比皆是: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政治理论教员董晓辉副教授将建设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展现的“中国速度”和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融入理论讲述;胡艳丽副教授尝试将疫情问题与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实践相结合,激发学员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蒋杰副教授在线授课时总会播放一段军号,在课堂仪式感中提升学员的军人使命感和责任感。
谈起教学课程的转变,学校领导告诉记者,为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有效打通立德树人渠道,学校认真组织召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工作座谈会,并达成共识:即要发挥好军校“姓军为战”的优势属性,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将军魂信仰引领、战斗精神熏陶、科研情怀锻造、战略视野拓展、军史军情感知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同向同行,协同发力,有效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在一堂堂充满“红色味”“实战味”“真情味”的课上,冷冰冰的“说教”变成了热乎乎的“浸润”。学校“光电惯性技术”专业课申列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后,教员充分利用该课程与高伯龙院士奋斗经历密切相关的特点,将专业课知识与高院士爱国强军故事结合起来,引来学员纷纷点赞。
在国防科大,重在强基固本的思政课,正向着专业课渗透辐射,实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激励着广大青年学员自觉投身强军实践。在学校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中,一大批研究生学员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每逢毕业季,大批学员纷纷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课程‘含金量’高不高,要看对接实战准不准”
“支撑联合作战的课程怎么安排”“军事应用牵引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在学校信息通信学院一场“火药味”十足的评审会上,评委们轮番提问、直击要害,严格从部队需求出发对现有课程进行打分排序。
作为院校教学的主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水平。随着编制体制、作战样式和前沿技术的调整变化,部分课程,甚至是个别盛名在外的“金课”逐渐变得“跟不上趟”。“课程‘含金量’高不高,要看对接实战准不准。”信息通信学院政治工作处主任张晋说。
在国防科大,以战斗力为标尺的一流学科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军事智能、无人作战等7个与打仗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相继建立;瞄准信息保障、电子对抗、联合作战等领域,军队指挥学等一批军事学科得到巩固和拓展。目前,全校理工科博士研究生论文选题85��中在新军事变革热点领域,95��科研课题与备战打仗紧密相关。
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战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我们办的就是直通战场的教育。”一名校领导说。作战数据保障专业是大学新开设的一门专业,通过专业改训和短期培训,为部队培训了数百名急需的作战数据保障人才。学校面向联合作战保障领域开设的系列慕课,吸引全军15万多人次在线注册学习。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人才培养“一池春水”
赖俊是进入国防科大智能科学学院“智能无人创新中心”工作的首批成员,工作已半年的他每一天都过得很“带劲儿”:一间间实验室犹如一个个攻关的战场,身边大多数是年轻的面孔,徜徉在前沿科技领域。和他同批入职的7名博士也融入角色,前沿交叉技术研究、战略研究、决策咨询和学术交流活动中不乏他们的身影。“赖俊们”对“智能无人创新中心”高度认同,称其为科研创新的“试验田”、青年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人才成长的“加油站”。山东科技大学怎么样(山东科技大学前景)西安科技大学怎么样(西安科技大学设计专业好不好)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怎么样(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考河南科技大学怎么样(河南科技大学名声好不好)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怎么样(西安生物医药职业技术学江苏科技大学怎么样(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怎么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怎么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什么档次)澳门科技大学怎么样(澳门科技大学当老师好吗)武汉科技大学怎么样(211翻译硕士好考的学校)国防科技大学怎么样(国防大学出来的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