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师儿们,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婚丧嫁娶办事儿最后一道菜是“滚蛋汤”?
在河南吃席,无论红事还是白事儿,几乎最后一道菜都是鸡蛋汤,在民间也俗称“滚蛋汤”。这道菜一上,男女老少都知道啥意思——宴席已经结束,可以说再见了。大家都知道鸡蛋汤上完,宴席结束。那为什么最后一道菜是这个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它谐音的梗吗?并不是,其实他是借鉴了洛阳水席的特点,才逐渐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
就连上菜,也是吃完一道再上一道,像流水一般。这样的上菜形式,在别的省份可是少有的。
洛阳水席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城市史,还有1500多年的建都史,在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隋唐的时候他更有神都的称号。生于苏杭,葬在洛阳,这是从古至今人们的期冀。如此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自然有大气磅礴、悠远流传的美食——洛阳水席。
始于唐代,它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宴席,和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由于洛阳水席内容丰富、味道齐全,所以它的适用面比一般的宴席要宽。在过去,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人们都能在水席上见到自己喜爱的菜肴。据传就连唐代时候武则天就吃过洛阳的水席,也赞不绝口。如今水席是洛阳人招待贵客的不二之选。
洛阳水席共有24道菜:8道凉菜,16道热菜,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上菜的顺序也很有讲究。上菜顺序是先上8个凉菜到下酒菜,酒过三巡之后才开始上热菜。8个凉菜的文化寓意及内容:
“服”:用蛋黄作成蛋衣缚于菜上,蛋衣薄如透纸,金黄无杂,食用红绿丝在蛋衣上缀成龙凤图案,此也表示帝王黄袍加身。
“礼”:去鹿筋濯白成勾,似躬状,(也有取其它料代替的)观感洁白晶莹,在盘中置放有序,体现出彬彬之礼。
“韬”:用五香腐张卷起香馅(以雨后洛河堤岸上香艾丛中生出的土耳,菌类。土话叫“地圈儿”最佳。)外不知其内,内不知其味,吃进嘴里方有难以言喻之鲜美感。
“欲”:取三岁狗外腰花切成片,中开口,嵌岁满公鸡内腰作形,点缀以枸杞子,用冬虫夏草围盘,看去峥嵘艳艳,食之壮阳补虚。
“艺”:过去是用脆莲雀舌成菜。指莲如画,雀鸣春,乃喻如画江山,歌舞升平的意思。当然,今天我们要保护鸟类,雀舌已被取代。
“文”:用青笋调鲤须成菜。笋为竹魂,竹为文友,文成天下之理(鲤)。
“禅”:武则天曾是出家之人,算是与佛禅有缘。这盘菜是清素不沾荤的。
“政”:用雁脯、鹅掌作成。雁知寒暖而迁徙,鹅掌载身而浮水。比喻政权者当知天下冷暖,民意载道。今天雁脯已被鹅脯所代替。
说实话,我并不看得很懂,但感觉吃到肚子里的都是文化。再比如以牡丹燕菜为首的镇桌菜,每上一个大菜就要配两个中间菜,这两个中间也叫做陪衬菜。听名字是不是以为是燕窝丝?实际上它是假的,是白萝卜丝。其他的配菜一起在高汤里混一下,就成了眼前的这一份面菜。这个白萝卜丝吃起来最爽脆可口。下面的汤是酸酸辣辣的,让人感觉这已经不是白萝卜丝了。这个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特别考验厨师的刀工,还有汤的能力。它和国宴菜中的开水白菜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讲究大道至简。
洛阳水席的含义,道道热菜皆有汤汤水水的。其实洛阳水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吃完一道撤一道,然后再上新的一道,它就像流水一样不断更新。总而言之,洛阳水席里汤水比较多,对老年人和小孩子可能更加友好一些。它包容众多,老少咸宜而又不失规格,据说周总理还曾以洛阳水席里的燕菜宴请过外国友人,看来走出国门,说不定连老外都爱吃。
写在最后洛阳现在有很多的水席店,分别有高、中、低档各色,上到海参、鲍鱼,下到萝卜、粉丝,都可以做出一桌子的美味。鸡、鸭、鱼、肉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这么有文化底蕴的一道菜,用来宴请宾客是非常有排面的,也能够彰显古都的特色。
来洛阳的朋友一定要试一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