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才旦卓玛年龄多大?84岁的才旦卓玛,就这样改写了她的结局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这首陪伴着60后、70后长大的歌曲,

是小时候文艺汇演必备曲目,至今朗朗上口。

这首歌的演唱者才旦卓玛清亮的嗓音犹然在耳。

《唱着山歌给党听》《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原唱都是她,

这位藏区走出来的歌手,从目不识丁到人民歌唱家,

她的一生见证了太多传奇。

1937年,才旦卓玛出生在日喀则一个农奴家庭,

家里三个孩子,她是最小的那个,

她的名字在藏语里寓意为长寿的仙女,

然而这个小仙女却有着不幸的童年。

父亲要去给农奴主放牧,母亲则要给农奴主种地、纺织。

父母即便是每天劳动,家中依旧很清贫。


才旦卓玛由于年纪小,每天只能负责放羊,

她唯一的乐趣就是唱歌,

父亲喜欢音乐和藏戏,经常一边劳动一边哼歌,

有时候也会让孩子们对唱,音乐成为苦中作乐的唯一方式。

那时候才旦卓玛的嗓音又亮又高,在小小的藏区非常有名,

经常在大家休息的时候让她唱一曲。

1951年,解放军来到了西藏,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安营扎寨,

绝对不占用群众一针一线。


解放军的到来给西藏带来了和平解放,

后来才旦卓玛加入文工团填写资料的时候,

他们向来以藏历为主,她不知道自己的公历生日,

便将八月一日当做自己的生日。

西藏和平解放后,才旦卓玛一家也过上了好日子,

有了公平的农场和土地,可以靠自己的劳动填饱肚子。

1956年,当地组织大型文艺汇演,

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才旦卓玛被推上了舞台,

那是她第一次登上正式舞台。


19岁的才旦卓玛一鸣惊人,清澈、嘹亮的嗓音技惊四座,

她下台后立马被日喀则文工团相中,邀请她作为歌唱演员,

并且立马带她到各地去巡演。

才旦卓玛的父母之前根本没有听过文工团,

自从女儿被带走后每天担心不已,

过了好久女儿才结束演出回了家,但整个人大变样。

以前的才旦卓玛又黑又瘦,是个皮包骨头的小女孩,

出去一趟竟然胖了不少,而且还穿上了新衣服。

原来才旦卓玛原来的衣服太破了,文工团专门给她制作了一套新的演出服。


加入文工团后,才旦卓玛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将她送到西藏民族大学,学习汉语,

这也是她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成为一名正式的学生。

在这期间,才旦卓玛还遇到了自己的丈夫,也是她的初恋南加多吉,

一名来自青海藏区的解放军战士。

当时整个藏区对解放军非常崇敬,将他们视为英雄,

很多藏族姑娘都嫁给了解放军,才旦卓玛也不例外,

21岁的她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丈夫同样非常支持她唱歌。

不久之后,上海音乐学院到西藏招生,也是招收藏区的学生,

才旦卓玛被选中,从西部高原,来到了上海滩。

刚刚来到上海的她非常不适应,常常感觉头晕,

而且睡不醒,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了平原的生活。


上音的老师们对这个藏族学生非常照顾,

尤其是她的老师王品素,才旦卓玛生病时医生开了很多中药,

但在宿舍没办法熬药吃,她便在自己家熬好带过来给卓玛。

有空的时候王老师还特意带她去黄浦江坐船,

当时浦东还是稻田,几十年后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区。

这个藏族学生同样也让老师们长了见识,

她从未正轨得学过唱歌,能歌善舞是血液里的天赋,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才旦卓玛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嗓。

后来王品素老师跟卓玛学藏语,

专门为她设计了藏语的开嗓方式,

学会开嗓的卓玛越唱越高,甚至钢琴都够不上她的音调。


入学后不久央视拍摄纪录片《今日西藏》,

反映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的巨变,

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曲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当导演听说上海音乐学院有一个藏族学生时,

立马点名要求这个学生来演唱主题曲。

就这样才旦卓玛成为《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演唱者,

农奴出身的她最有话语权,这首歌的歌词也是她的心境。

这部纪录片播出后,这首歌火了,

嗓音嘹亮的卓玛火到了北京,在行业内赫赫有名。

不久后《唱支山歌给党听》又找到了她,

这首歌来源雷锋日记,原唱是任桂珍,

1963年才旦卓玛第一次听到这首歌。


当时才旦卓玛刚刚从食堂打饭回来,广播里刚好在播放这首歌,

她立马停住了脚步,那时她的汉语还磕磕巴巴,

但她听懂了歌词的含义,这就是所有藏民想说的话。

卓玛深受感动,主动找到王品素老师,

请老师一字一句地用汉语教她歌词。

王品素不仅教会了才旦卓玛唱汉语版的这首歌,

还专门找到这首歌的作曲者朱践耳老师为她把关。

当朱践耳听到藏族歌手演唱自己的歌曲时既兴奋又感动,

不久后,电影《雷锋》开始制作,

这首歌作为电影主题曲,他便推荐了才旦卓玛的版本。

随着电影《雷锋》的公映,才旦卓玛再次唱红了这首歌。

1964年,北京组织大型戏曲片《东方红》,

才旦卓玛再次被点名要求参加表演。


得到这个消息时,才旦卓玛连同老师王品素都激动万分,

但这时的卓玛却生病了,她扁桃体发炎,

医生建议休息并且进行切除手术。

但这样的表演机会千载难逢,而且她还要为领导献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当时卓玛抱着即便以后再也不能唱歌的风险,

坚持参加这场演出,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党的感激。

万幸,她完美得完成了这场演出。


这次演出之后,才旦卓玛被记住了,她多次还为外宾进行表演。

有一次外宾参加演出,才旦卓玛还特意献唱了外语歌,

外宾说唱得很好,只是有一句没有听懂。

1972年,才旦卓玛又演唱了《北京的金山上》,

这首歌诞生于1960年,是由一位叫常留柱的歌手演唱了,

他曾经多次在藏区进行演唱,深受藏民的欢迎。

后来这首歌被带去参加文艺汇演,

由一位非专业的藏族歌手雍西演唱,

而这位歌手就是著名歌星韩红的母亲。

直到1972年,这首歌重新录音,才请到了已经成名的才旦卓玛,

这首歌一遍中文词,一遍藏文词,朗朗上口,

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连小朋友都会唱,

甚至很多人都专门学习了藏语的歌词。


才旦卓玛年少成名,凭借着天赋般的唱功,

和后天的努力,唱红了一首又一首代表作,

她为藏汉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为人敬仰的歌唱家,

从此她的脚步踏遍全国各地,到处进行演出。

有一次她要给戍边的战士进行演出,但是因为条件太过艰苦,

交通不便,她无法到现场演唱,最终她只能在电话里为战士唱歌,

尽管如此电话两头的歌者和听众都激动不已。


还有一次同样去到边防演唱,但炊事班的战士因为做饭没有到现场,

才旦卓玛得知后立马跑到厨房单独为这八个人演唱,

把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才旦卓玛取得如此成就的背后,家人才是她最强有力的后盾,

尤其是丈夫南加多吉,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

才旦卓玛在1966年生下了第一个女儿,

但女儿出生三个月后她便外出工作,

女儿基本上都是由丈夫一人带大,1974年,出生的儿子也不例外。


才旦卓玛后来到上海学习,丈夫便带着两个孩子也到了上海,

有一次丈夫有事回老家,两个孩子都闹着要爸爸,

她一个人根本应付不来两个孩子。

有时候丈夫也会抱怨妻子,说她只是把家当成旅馆,

每天都在外面忙工作,丝毫不照顾家里。

但丈夫也只是口头上抱怨,工作上还是全力支持。

后来家里两个孩子实在忙不过来,请了一个保姆,

才能让丈夫有了自己的时间,从繁忙的家务中脱身。

才旦卓玛在音乐上贡献杰出,但她的家人却丝毫没有沾上她的光。


她的父母一直在藏区生活,兄弟姐妹也全都是牧民,

没有一个人因为她走出西藏,进入政要部门工作,

就连她的两个孩子最后也回到藏区安家,

两个孩子甚至没怎么看过妈妈的演出。

最令她心痛的是女儿尼玛卓玛,女儿从小身体就不好,

结婚生子后早早病逝。

才旦卓玛久久都不能接受女儿病逝的事实,

她常常恍惚中觉得女儿对她说不舒服,

让她更加自责没有好好照顾女儿。

亲戚曾对她说,凭借她的职位完全可以给女儿安排一个好工作,

去到大城市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女儿也不至于如此早逝。


但才旦卓玛依旧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资源,

为家人牟取任何福利,她心里始终怀有敬畏之情,

感恩自己所获得的一切。

随着年龄渐长,才旦卓玛的演出慢慢减少了,

她和老伴也有更多的时间相处。

但南加多吉却患上了高原高血压,不能再回到老家生活,

他们便在成都买了一套房子,把那里当成了第三个家,

另外两个家一个在藏区,一个在上海。

才旦卓玛依旧要三个地方飞来飞去,

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忙于工作。


如今才旦卓玛已经84岁,她依旧活跃在舞台上,

容颜渐老,嗓音未变,依旧清澈嘹亮。

她患有糖尿病,每天都需要吃白糖片,

但她对音乐的热情却没有减少分毫,只要有需要,她立马登台。

才旦卓玛是最知名的少数民族歌唱家,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姿态,

为音乐做出贡献,她继续唱歌也是听众的福分。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1942385451@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