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徂(cú)东山,慆(tāo)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méng)。
我东曰(yuè·)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cháng)衣,勿士行(háng)枚。
蜎(juān)蜎者蠋(zhù·),烝(zhēng)在桑野(sǔ)。
敦(duī)彼独(dù·)宿,亦在车(jū)下(hǔ)。
我徂(cú)东山,慆(tāo)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luǒ)之实(shì·),亦施(yì)于宇。
伊威在室,蠨(xiāo)蛸(shāo)在户(hǔ)。
町(tǐng)畽(tuǎn)鹿场,熠(yì)耀(yào)宵行(háng)。
不可畏(wēi)也,伊可怀(huí)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guàn)鸣于垤(dì),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zhì),我征聿(yù)至。
有敦(duī)瓜苦,烝在栗(lì)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nín)。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gēng)于飞,熠(yì)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bò·)其马(mǔ)。
亲结(jiè·)其缡(lí),九十(shì·)其仪。
其新孔嘉(jī),其旧如之何(xī)?
注解:
1、徂:(cú促)《尔雅》:“徂,往也。”这里用为前往之意。
《书·大禹谟》:“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
《诗·卫风·氓》:“自我徂尔。”
《诗·小雅·车攻》:“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
2.慆:(tāo掏)杜预注:“慆,藏也。”孔颖达疏:“杜以为藏,当读如弓韬之韬,言以音乐乐身,埋藏忧愁于乐中。”这里用为隐藏、掩饰之意。
《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而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左传·昭公三年》:“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3.士:(shì示)古通“仕”。这里用为仕途、做官之意。
《荀子·大略》:“古者匹夫五十而士。”
《韩非子·五蠹》:“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风俗通义·穷通》:“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士。”
4.枚:(méi煤)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状如箸,衔在口中。
《北史》:“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这里代指战争之意。
5.蜎:(juān)形容虫子爬行的屈曲蠕动的样子之意。
《文子·道德》:“蜎飞蠕动,莫不亲爱。”
《鬼谷子·揣篇》:“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
6.蠋:(入声字)即毛虫。蝴蝶或蛾子的伸长状幼虫。色青,形似蚕,大如手指。
《管子·水地》:“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
《庄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
成玄英疏:“蠋者,豆中大青虫。”
7.烝:(zhēng真)《尔雅·释诂下》:“烝,众也。”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
《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向蹄,烝涉波矣。”
《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管子·轻重甲》:“薪蒸之所出,牺牲之所起也。”
8.敦:(古音duī)古代食器。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这里用为“圆”之意。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
9.宿:(sù素)《增韵·屋韵》:“宿,安也。”这里用为安心、安于之意。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官宿其业,其物乃至。”
《荀子·王霸》:“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
10.臝:(luǒ)裸)古同“裸”。这里用指植物外面没有毛、羽、鳞、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之意。
《吕氏春秋·观表》:“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
11.施:(yì古音)朱熹:羊歧反。这里用为设置、安放之意。
隋书˙卷四十˙宇文恺传:「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滇游日记十一:「水分两派来,一东南,一西北,俱成悬流,桥不复能施。」
12.宇:(yǔ雨)这里用为房屋之意。诗经有多少篇(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诗经全书共有多少篇(诗经划分的主要标准是)诗经哪个版本好(诗经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