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枪杆
名称出处:《科学的民间草药》
概况异名:根根药(云南)。
基源:为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白枪杆的根皮。
原植物: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
形态:乔木,高5~10m幼枝压扁,密被锈色绒毛,老枝褐色,近圆柱形.微被柔毛或几无毛,皮孔明显。羽状复叶,对生,长6~20cm,叶轴密被锈色绒毛;小叶5~11枚,革质,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12cm,宽2~3.5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偏斜,两面被锈色软柔毛,以背面最密,边缘微波状;侧脉8~14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侧生小叶近无柄。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长8~13cm,花序轴及花梗均密被锈色绒毛,花梗长1~2mm,花萼钟状,长约1mm,裂片4,三角形或近于平截:花冠白色,无毛,裂片4,长圆形,长约3mm,顶端狭尖,边缘内弯;雄蕊2,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2室,柱头2裂。翅果匙形,长3~4cm,宽5~7mm,顶端钝或微凹,与宿存萼均被柔毛。花期5~6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第343页.图464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1960m的石灰岩山地杂木林中。分布于广西、云南。
化学性质含新宁碱(Sinine)、鞣质、树脂、糖类、脂肪等。同属植物的树皮中,大多含香豆素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21。
药性性味:苦、涩,寒。
功效:清热,利尿,通便。
主治:膀胱炎,膀胱结石,小便不利,便秘,疟疾,高烧鼻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科学的民间药草》:“服大量,可引起呕吐、耳鸣等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