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einisi
[外文]:Venezia
意大利东北部重要港口和工业城市,著名的水上城市和旅游中心,威尼斯省省会。地处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波河河口外海滨地带。面积 6.9平方公里。包括郊区人口34.25万(1983)。
城市建于离大陆4公里的118个小岛上,由 117条水道和 400座桥梁将各岛联成一体。城市建筑物大多临河濒海,素以舟楫交通便捷的“水上城市”著称于世(见彩图)。岛上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波河河口多沼泽、潟湖。因地表缺乏淡水资源,长斯抽取地下水,造成陆地下沉。现虽改从大陆供应淡水,陆沉现象有所缓和,但每当浪高潮大之日,仍易发生海水倒灌。气候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4℃;夏季较热,7月25℃。年降水量734.6毫米。
古代名城,建于公元5世纪。9~10世纪为意大利北部地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之一。10世纪末曾建城市共和国,同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国贸易联系密切。威尼斯商人活跃于地中海和中东地区,把东方的丝绸、香料、珠宝等贵重商品经此转运到西欧各地。11世纪十字军东征期间,加强了商业优势地位。14、15世纪早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并兴建了许多具有中世纪时期文化艺术和建筑特色的教堂、宫殿等;当时已有城市人口20万,拥有3000艘商船,几乎独占了东地中海的贸易,生产的毛、丝织品和玻璃器具行销欧亚地区,成为地中海地区最繁华的贸易中心之一。后由于奥斯曼帝国崛起,切断了地中海东、西贸易的通道,并随着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业中心逐渐移至大西洋沿岸,威尼斯的商务活动大大缩减,经济日益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贸易往来重新活跃,威尼斯又获繁荣。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新的工业部门。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北部意大利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冶金(有色冶金为主)、炼油、化学、纺织、玻璃等,其中造船、冶金等工业发展较快;并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
自古以来,威尼斯的海运发达,后因港湾长斯淤积,原有港区已不适应现代海运的需要,现已另辟深水航道、专用码头和自由港区,附近的马尔盖拉港即为重要的油港和客运港。输入以燃料、矿石(有色金属和铁矿)、棉花等为主,输出多为船舶、化工产品、棉织品和其他农产品。本市与大陆主要城市之间有铁路和公路相通,并有铁路经阿尔卑斯山脉的隘口通中欧各国。
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以瑰丽的建筑艺术和“水都”独特的风貌驰名于世,并多中世纪艺术古迹。市区中心有古老的圣马可广场,广场上有总督府、钟楼和大教堂等建筑物。离岸 2公里处的线状沙滩一带为海滨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