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enlun
中国古代对人与人之间基本的道德关系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的统称。人伦亦称“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据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2000多年来中国封建统治者一直强调用它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和加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
声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