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本草纲目中草药的作用 | 本草纲目草药功效

1. 本草纲目草药功效

中医指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七种方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上·七方》引 完素 曰:“流变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缓、急、奇、偶、复也。”大方剂量大,药力重;小方剂量小,药力较轻;缓方药力缓和;急方药力峻急;奇方药味合于单数,或用一种主药;偶方药味合于双数,或用两种主药相配;复方是数方相合,或药味繁多作用复杂的方剂。

2. 本草纲目的草药名称及作用

《本草纲目拾遗》,古代汉族药学著作。赵学敏编著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30年)。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的。其目的是拾《本草纲目》之遗。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绝大部分是民间药医学教|育网整|理,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还有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臭草等。本书除拾《本草纲目》之遗以外,并对《纲目》所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处给予订正。本书体例与《纲目》类似,除未列人部外,另加藤、花两类,并把“金石”部分为两部。

补遗及意义

本书是继李时珍《本草纲目》后,对药学的再一次总结。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又经过卅多年的增订工作,使之更完备医学教|育网整|理。初刊于同治三年(1864年)。《本草纲目拾遗》实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续篇。全书十卷,按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分类,引经据典(涉及的文献多达六百余种),对《本草纲目》的药物加以补充和订正,增录了药物七百一十六种,吸收了不少民间药物(约有五百一十一种)和外来药物(部分取自传教士石振铎译著的《本草补》),内容十分丰富,为中医药学增添了大量的用药新素材。还在书首列“正误”一篇,纠正《本草纲目》中的误记和疏漏达数十条。它对研究《本草纲目》和明代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参考书。它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3. 本草纲目草药功效与作用

《本草纲目》的成就首先在于打破了以往的药物分类法(上、中下三品),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法。它把药物分为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三大类。矿物药分金、玉、石、卤石四部;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生长环境,植物药分草、谷、菜、果、木五部;按照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动物药分虫、鳞、介、禽、兽、人六部。部下面再分为不同的类,类下面又细分为不同的种,这种由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分类法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尤其是对植物的分类法,要比西方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提出的类似的植物分类法早近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而且在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领域,也有所建树:在化学史上,《本草纲目》较早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以及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正确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窍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我国明代中期以前药物学的巨大成就,把古代医药科学水平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鲁迅先生说这部著作“实在极可宝贵”,“含有丰富的宝藏”,其中“大部分的药品的功用,却由历久的经验,这才能够知道到这程度”。

《本草纲目》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本草纲目药草介绍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200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17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5. 本草纲目所有草药图片和功效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又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大约有一万多种药用植物,描写药用植物的书籍也是代代相传。

现今,被公认、而且方便阅读和查阅的草药的典籍,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药典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迄今为止已经颁布了10版,现行版本为2015年版。历版《中国药典》均经过国内医药界的院士、权威专家共同编撰和修订,所入选的药材不仅包含了药材的来源、性状、以及各项检测标准,而且详细描述药材的呃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禁忌以及日推荐剂量。《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共收载中药材和饮片品种618种,基本满足人们日常就医使用。

其次,比较常用的还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共收中草药2000多种,包含了好多药典都没有收载的品种,各药均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内容,可以参考借鉴,但药典收载的品种还是以药典为准。

《中药大辞典》也是中医药或相关领域工作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的一套重要工具书,全书收载药物6000多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

《中华本草》是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主持的重大科研课题,全书30卷,另 立民族药4卷。共计载药8千余味,内容涉及中药品种、 栽培、药材、化学、药理、 炮制、制剂、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中医药学科的各个方面。

其实,这方面的书籍还有很多,但我认为以上这些是比较有权威性的,都是近代的专家学者,在古代医书典籍的基础上钻研、修整、编撰而来,去粗取精,并融入了现代医学剂实践,相比古代的一些书籍更便于现代人查阅。

6. 本草纲目有什么药材

常用的中药有:

植物类中药:狗脊,绵马贯众,细辛,大黄,虎杖,何首乌,牛膝,川乌,草乌,木香,紫菀,泽泻,半夏,天南星,香附,

川贝母,浙贝母,知母,麦冬,天冬,百部,玉竹,竹茹,重楼,木通,胡黄连,银柴胡,柴胡,甘草,防己,商陆,鸡血藤,党参,防风,连翘,太子参,威灵仙,续断,川芎,附子,黄芪,白芍,白芷,赤芍,天花粉,生地,

黄连,板蓝根,藁本,升麻,北豆根,山豆根,紫草,葛根,苦参,延胡索,羌活,山药,地榆,前胡,龙胆,沙参,天麻,巴戟天,远志,石菖蒲,防己,人参,红参,三七,莪术,三棱,当归,苍术,冬虫夏草,桔梗,徐长卿,地黄,秦艽,黄芩,

白蔹,白前,白薇,茜草,白术,郁金,玄参,丹参,土茯苓,白芨,射干,姜黄,灯芯草,苏木,桑寄生,降香,沉香,通草,大血藤,钩藤,

地骨皮,五加皮,丹皮,白鲜皮,香加皮,桑白皮,合欢皮,肉桂,厚朴,杜仲,苦楝皮,黄柏,

大青叶,淫羊藿,枇杷叶,罗布麻叶,艾叶,番泻叶,侧柏叶,紫苏叶,淡竹叶

红花,西红花,玉米须,夏枯草,款冬花,丁香,金银花,辛夷花,洋金花,槐花,

山楂,木瓜,秦皮,枳壳,枳实,五味子,砂仁,豆蔻,草果,巴豆,马钱子,女贞子,栀子,牛蒡子,牵牛子,金樱子,益智,葶苈子,地肤子,牵牛子,蛇床子,补骨脂,决明子,沙苑子,菟丝子,

桃仁,山茱萸,肉豆蔻,薏米仁,蒺藜,枣仁,柏子仁,杏仁,

麻黄,鱼腥草,半枝莲,穿心莲,益母草,紫花地丁,金钱草,薄荷,荆芥,藿香,香薷,茵陈,蒲公英,车前草,大蓟,肉苁蓉,锁阳,白花蛇舌草,灵芝,茯苓,猪苓,乳香,没药,五培子,儿茶,血竭,松香,苏合香,海金沙,青黛,冰片

动物类中药:鸡内金,蟾酥,石决明,蛤蟆油,血余炭,水蛭,全蝎,地龙,金钱白花蛇,蜈蚣,珍珠,僵蚕,牡蛎,海螵蛸,桑螵蛸,牛黄,斑蝥,蜂蜜,蕲蛇,蛤蚧,海马,乌梢蛇,麝香,鹿茸,羚羊角,土鳖虫,五灵脂,熊胆,鳖甲,紫河车,阿魏,

矿物类中药:朱砂,雄黄,自然铜,赭石,硫磺,芒硝,滑石,炉甘石,石膏,白矾,轻粉,

7. 本草纲目有什么功效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

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

8. 本草纲目 草药

有的。

[释名] 金银花,又名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纲目)、通灵草(土宿本草)、蜜桶藤。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雕,故名忍冬。时珍曰: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金钗股,贵其功效也。土宿真君曰:蜜桶藤,阴草也。取汁能伏硫制汞,故有通灵之称。

[集解](别录名)忍冬,十二月采,阴干。(恭曰)藤生,缠绕草木上,茎苗紫赤色,宿蔓有薄皮之,其嫩蔓有毛。叶似胡豆,亦上下有毛。花白蕊紫。(时珍曰)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具白色,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四月采花,阴干,藤叶不拘时采,阴干。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别录)治腹胀满,能止气下辟。(甄权)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藏器)治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注鬼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计诸恶疮,散热解毒。(时珍)

[发明](弘景曰)忍冬,煮汁酿酒饮,补虚疗风,此既长年益寿,可常采服。而仙经少用,凡易得之草,人多不肯为之,更求难得者,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也。(时珍曰)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逐尸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作;后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按陈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变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注:何首乌)。洪迈、沈括等医家诸方中对此所载甚详,均称之为治疗痈疽发背的经效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