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布谷鸟

概况

异名:鸤鸠(《本草拾遗》),催归、阳雀(《纲目》),杜鹃(《东北动物药》),大杜鹃、郭公、喀咕(《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为杜鹃科动物大杜鹃的全体。

原动物: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e.

历史:本品原名鸤鸠,见于《本草拾遗》。《纲目》载于禽之三。《东北动物药》称杜鹃,今通称布谷鸟,以声得名。《中药大辞典》、《中国动物药》等均引为药用。

形态:体大似鸽。上体大都暗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染有蓝色,颏、喉、上胸以及头和颈的两侧均淡灰色,在灰色其间有白色斑点;下体大都白色,其间有多数黑褐色不规则的横斑。嘴黑褐;脚黄色,爪褐色。

生境与分布:多栖于近水的开阔林地。性怯,常在茂密的柳树上停留。性孤独。以昆虫为主食。全中国广泛分布。

此外,尚有四声杜鹃Cuculus rnicropterus Gould和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 Latham亦供药用。

生药

采集:春至秋猎捕,杀死去内脏。

加工炮制:烧存性,研末。

药性

性味:甘,平。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

主治:疮瘘有虫,淋巴结结核,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中国药用动物志》:“治淋巴结结核,便秘,百日咳:布谷鸟去内脏,烧存性,研末,每服2~5g。或鲜用1只煮服。” ②《纲目》:“治疮瘘:布谷鸟,或小杜鹃之肉,薄切,炙热贴之。”